笔趣阁>军事历史>超级科技强国>第三百二十二章 重返珍珠港 首战

汉京,张蜀生办公室。

张蜀生正在翻看一份关于中国导弹发展综合状况的绝密报告书上,在他对面等候的是共和国导弹之父,火箭专家钱文森和共和国战略火箭部队副司令秦楚。

作为西南最早期的师政委之一,秦楚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政治忠诚和素质觉悟。

作为共和国最神秘的武装部门,战略火箭司令部自从成立后,就只设立一名总司令,那就是张蜀生,而整支部队都在他的牢牢掌控下,最终的发she保险和摧毁保险,都在他这里。

报告上提到,经过十数年的发展,随着电子工艺以及相关配套科技的发展,导弹项目的进展已经从当年的惯xing制导火箭,发展到了如今的对地攻击导弹,对空的防空导弹,对海的反舰导弹,空对空的空空格斗导弹,整个导弹体系已经到了领先世界的水准。

相比于从1944年初向英国人发she了v型火箭的德国人,和偷偷摸摸搞导弹的美国人、英国人、i本人,甚至是苏联人。

中国的导弹发展的更早,技术更成熟,更具有实战意义,也更有战略威慑能力。

“委员长!目前我们共和国的火箭工程发展很快。

体现在航空航天发she上,目前我们的神弓2型火箭,已经进行了四次模拟卫星发生,由于卫星的研制遇到一些问题,原本将与去年晚些时分发she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将于两个月后在西昌航空航天中心择机发she。

神弓3型是由当年的东方导弹家族发展而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完全能够承担起人造卫星发she的载重和安全需求。

体现在军用导弹上,我们的发展也非常迅猛。

我国的导弹家族,目前包括对地攻击导弹,对空防空导弹,对舰对海攻击的反舰导弹,空对空导弹四大体系。

战略级别的远程导弹,最成熟的是东方3型远程对地攻击导弹。目前我们的东方3型导弹的最大有效she程为3000公里,也就是说,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装载着核弹头的东方战略导弹从我们的本土发she到i本的任何一个角落,或者从西南地区,发she到印度的任何一个城市。由于导弹的成本问题,考虑效费比的前提下,我们主要集中全力研制和制造的都是远程导弹和中程导弹,近程导弹的研究则是附属研究。

在解决了核弹头搭载技术难题后,目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提高远程导弹的攻击jing度,进一步提高she程。

防空导弹方面,我们于去年晚些时候定型的神箭1型防空导弹系统已经正式装备在首都汉京和三艘帝皇级航空母舰上。此次太平洋舰队的黄帝号和大舜号上就各自搭载了两套神箭1型防空导弹系统。虽然单发命中jing度还不够高,但在防空度上,已经足以在关键时刻保护这些共和国海军的看家宝贝。

反舰导弹方面,主要是在新一代雷达技术的支持下,研制的跨海攻击导弹。目前主要包括舰载反舰导弹和空she反舰导弹。

几天前的英德大海战,德国人成功使用hs-293型无线电制导反舰导弹,从5000多米的高空对英国舰队实施空中jing确打击。由于对德国人的这种新式制导武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准备,在没有相应的无线电干扰设备情况下,三艘英国航母和多艘防空/反潜用途的战列舰/重型巡洋舰被击沉。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这和我们2年前在珍珠港暗中使用的空she反舰导弹的雏形——无线电制导炸弹,几乎是异曲同工。

我认为,此次我们太平洋舰队搭载的反舰导弹在必要时,将会建立奇功。

空she空空导弹目前已经定型生产了爱国者—1型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装备在了天龙喷气式战斗机上面。”

火箭专家,共和国导弹之父钱文森对导弹发展情况做了简单的报告,这其中相当部分都和太平洋舰队有关,毕竟,这支远征太平洋的庞大联合舰队,携带了很多先进武器装备,导弹的用于实战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实战测试环节。

而作为共和国最伟大的导弹科学家,这些新式武器上舰出征,他都是参与者,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保密与否的问题,他知道的秘密,就是共和国除开张蜀生掌握的外,最有威慑力的绝密。

“咚咚咚……”

“进来。”

进来的是大本营作战部长粟裕任。

“委员长,喜报,太平洋舰队发回来的捷报。”粟裕任高兴地说道,对于军人来说最大的喜讯就是能够获得胜利。

张蜀生:“念吧,秦副司令员和钱文森同志也听听我们太平洋舰队的喜讯。”

“是!”粟裕任敬礼后,拿出文件,说道,“关岛战役,我太平洋舰队d重型航母作战群负责进攻任务。开战之初,我军以d—3型电子干扰机破坏对方雷达系统,然后舰载机群顺利消灭了美军的关岛空军力量,并且摧毁了美军几乎全部的防空火力点。

舰队在搜寻美军的潜艇编队时遇到了一些麻烦,不过由于太平洋舰队装备了最新式的大型拖曳声纳和主动寻的声纳,潜艇技术并不先进的美国人已经损失了多艘潜艇,其他的部分潜艇既无法偷袭我舰队,又无法远航离去,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耗光了动力和补给后,就会被迫上浮,接受俘虏。

目前,美军关岛最高指挥官布拉德少将已经宣布投降,这个时候,d重型航母战斗群的指挥官江明少将应该已经在海军陆战队的保护下,登岛接管关岛了。”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二章 重返珍珠港 首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