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太上章>023、子不语
?”

子丘谈世事时所说的“仁”,与虎娃谈修行时所说的“仁”,是两个概念。虎娃所说的仁更接近于“偏私”之意,天道恒常,不独因谁而存;而子丘所说的仁更接近于“所需”之意,每个人需要或希望他人如何待自己,这便是“仁”的由来,进而演化成每个人该如何待人,首先是身边的人,再推广到天下的人。

不仁不孝,何以言祭?不知如何对待身边的人、亦不知如何对待给予自己一切的先人,不知如何解决世事真正所需,在子丘看来就不配谈什么祭祀,更不必宣称自己信奉什么。人从来不因为信奉什么神而变得更高尚,高尚只在于德行修养,能实实在在的解决世事所需。

子丘又接着说道:“伯禹大人领天下各部治水,便是功德圣行。残害民众之水妖,在伯禹大人面前,也配自称淮神?请问尔等,当追随于谁?”

子丘今天不仅是来审问四位伯君的,更是来解决问题的,必须要把话说清楚,让众人都明白道理。有不少部族因淮神之故,甚至不愿意随伯禹为治水出力。无支祁做了什么、伯禹又做了什么,该追随于谁、尊崇什么样的圣行,难道还不清楚吗?

子丘是侯冈的弟子、皋陶的学生兼助手,他对伯禹和无支祁的评价也是恰如其分。他告诉在长众人,该受尊奉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所谓的神怪,而是真正的功德圣行。在后世,皋陶同时被法家和儒家尊为圣人,伯禹则同时被墨家和儒家尊为圣人,便源于此。

无支祁兴风作浪、残害部民,不是应该祭奉的神灵,而是要斩除的祸患。人们面对这样的强力威胁时,有时不得不无奈地屈从。但这并不代表要改变内心的正念,因为那不是人们所希望的,更不是人们所需求的。

在后世,某些宗教或某种宗教中的某些教派,也会宣扬这样一种带有胁迫意味的思想,重点不在于“若信奉我能得好处”,而在于“若不信奉我必遭祸患”。

要注意教义中微妙的区别,若仅仅是一种对行止的规劝,比如劝人莫作恶,若作恶会下地狱之类,倒不在此列。若仅仅只谈信奉,宣称不奉我便会受祸、奉我则既有得亦有德,在子丘看来便是贼德,与无支祁及那四位伯君同流。

贼德之人、贼德之事,后世多见,而先贤早已言之。

子丘今日之言,既是伯禹叮嘱又是皋陶所教,代表了一种文明思想的启蒙。上述的那样的教派,后世在中华之地也多有散布,但始终未成主流,概因中华文明以及文化传统的源流在此,圣人启蒙已久。

子丘今日所言也代表了一种对待鬼神的态度,后世很多外来的思想、宗教、学说传入中华时,人们看待以及改造、吸收它时,态度更接近于哲学而非神学。

子丘的话说到这里,众人皆离座而拜道:“我等当追随伯禹大人治水、必尽举族之力!”

子丘亦起身还礼,然后退到了伯禹身边,换成伯益坐在了案前。伯益取出了一本羊皮制成书册,又命人在空地上摆了一面沙盘,沙盘上显示的是淮泽治水成功后的地形地貌。现在要谈正事了,还是老套路,先分配治水成功后的收获。

伯禹有言在先,还是那两个原则,首先是已迁徙的各部族自愿迁回旧地,其次是按各部族治水时出力多少划分利益。伯益还宣布了另一件事,伯禹大人为了对抗淮泽水妖,要组建十阵军队,将来衡量为治水出力多少,这是最重要功劳。

涂山氏大人起身道:“那些水妖神通广大,据淮泽深处,寻常军阵又如何能敌?”

这也是在场其他人都想问的问题,抽调各部精锐及高手组建军阵,也没有办法在淮泽中与水妖作战。世人所谓的水战,向来是乘坐战船互相攻伐,对手也还是人。

伯禹大人终于开口道:“面对妖邪之祸,若什么都不做,那无支祁将永远祸乱淮泽。组建十阵军马虽不能入水擒妖,却可在岸上踞守、护佑各部民众。水妖手段我已见识,虽可结阵兴风浪扑上近岸,却难以登上高陆。那些妖邪若离水上岸,大多神通难展,军阵应可敌之。”

伯禹的计划,就是要各部先从能做的事情做起,不再信奉无支祁,组建军阵在岸上防守,让水妖难以深处内陆为祸,更不会再给它们任何好处。

涂山氏大人当即表态道:“伯禹大人之言甚善,我涂山部愿出四阵。”

芈连亦起身道:“彭铿部愿出两阵。”

十阵军马转眼就解决了六阵,剩下的也不必别人再认领了,商章部、鸿蒙部、兜户部、犁娄部本就是当地势力强大的部族,伯禹直接下令,让他们各出一阵。这不是对这四部的处罚,而是给其部民一个戴罪立功以及向水妖报仇的机会。

对这四个部族的处罚,当然不能只抓四位伯君,凡是参与罪行的部族高层,都要收监处置,拿下四位伯君之后,相关人等其实都已查问清楚。但参与那两项大罪的毕竟只是少数高层,还有一些部族高层并未参与,甚至对君首的做法很不满。

伯禹今日当众处置四位伯君,交将事情挑破之后,这四部民众亦感震惊和惭愧。伯禹先将有罪的人都抓起来,再让其部族另行推选一位君首,负责抽调精锐高手各组建一支军阵。将来中华天子是否还要追加什么处罚,就看其部民接下来的表现了。

中华之地的军阵建制与巴原不同,一支军阵就是百人。在受洪水袭扰多年之后,抽调精


状态提示:023、子不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