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128节 告捷 2
军那些军事要点,构建完善的平津城防体系?”

“说得对!”蒋纬国立刻表示赞同,“杀五千日军是杀,再杀五千还是杀!既然能杀一万,为何只杀五千?我们不能满足于既得战果,也不能心存侥幸和迟疑,必须在日本人回过神来之前,继续出击!扩大战果!彻底扫荡拔除平津地区的日军势力!团座、副座,你们认为呢?”

杜聿明和孙立人对视一眼,都点头:“是,中日大战已经是注定的事,我们没有退路了,一条路走到黑吧!既然干了,就干到底!”两人神色凛然,都跟蒋纬国一样,已经抛弃杂念。

“报告!”第3步兵营营长廖慷走进团部,“秦市长、佟副座来了!”

“哦?”蒋纬国几人立刻起身,“这么快?”

“二公子!”“杜团长!孙副团长!”秦德纯、佟麟阁带着几名副官随从大步流星地走进团部里,两人脸上的表情虽然充满了欣喜、激动、敬佩,但也都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复杂意味。

“秦市长!佟副座!快请坐!”蒋纬国几人微笑着敬礼。

秦德纯和佟麟阁回礼,然后互相对视一眼,交换了眼神。秦德纯正要开口,廖耀湘走进团部:“团座、副座、建镐…哦,秦市长和佟副座也在?”

蒋纬国笑着道:“副参座,怎么了?”

廖耀湘疲惫地笑了笑:“战果和战损已经差不多统计出来了。”

蒋纬国几人都急切无比地问道:“怎么样?”秦德纯和佟麟阁也都露出非常关切的表情。

廖耀湘略显涩然地笑了笑:“先听哪个?”

蒋纬国说道:“战损。先说说我们自家损失了多少兄弟吧!”

廖耀湘点头,打开手里的统计表:“阵亡987人,受伤者有2000多人;受伤的两千多个弟兄里,有六百多人伤势较重,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并且…估计要有一二百个兄弟因为伤势太重,怕是挺不下去的,受伤兄弟里还有三四百人致残,或瞎眼聋耳或断了手脚或断了手指或被震伤内脏或伤了脊椎,即便康复,也不能再上战场了。”后来经过详细统计,第918团和第10炮兵团在宛平城战役中累计阵亡了1117人(包括伤重不治者)、重伤致残者373人。

蒋纬国顿时听得又心痛又震惊:“这么说,我们差不多伤亡了三千个兄弟?”

廖耀湘再次点头:“军械方面,共有93辆坦克损毁,约有50辆可以修复,因为日军主要是用手榴弹炸的坦克,不是用反坦克炮,大口径火炮共有17门损毁,约有10门可以修复,另外还损失了…”他汇报得巨细无遗。

蒋纬国越听越心痛,抛开官兵们伤亡姑且不谈,光是在此战中耗费的弹药、损毁的军械,加起来粗粗估计就要超过二百万美元,“战争太罪恶了!打仗果然烧钱啊!”蒋纬国痛心疾首。

“消灭了多少日军?”杜聿明开口问道,他看到团部内的气氛愈发凝重,所有人都神色沉郁,因此问起战果从而缓和一下这种让人难受压抑的沉重气氛,毕竟这一仗是己方打赢了,没必要把气氛搞得这么悲惨。战斗结束后,谈战损确实太难受了,谈战果自然可以“冲冲喜”。

果然,众人都眼睛发亮,蒋纬国迫不及待地望向廖耀湘,廖耀湘同样变得兴奋起来:“由于很多日军在我军炮群轰射下四分五裂、死无全尸,所以没法得出精确的歼敌数据,但误差肯定不会太大。此役…”他正要说,萧爻略微显得有点沉不住气地凑上前观看统计表并接过廖耀湘的话头:“我军累计击毙日军人,俘虏352人,缴获各式枪械6000多支,缴获掷弹筒、迫击炮、步兵炮等火炮200多门(具)…不错。”他点了点头,廖耀湘在旁边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了看萧爻,在被萧爻看了一眼后,他笑着附和道,“确实,战果还可以。”

说完战报后,廖耀湘对蒋纬国等人轻轻地动了动眼色,萧爻则神色自若。

“一下子干掉七千多鬼子?好啊!”佟麟阁激动不已,他随即又感慨道,“四年前的长城抗战,我军伤亡四万多人,只不过毙伤日寇两千六百多人,唉!”他目光炯炯地看着蒋纬国,看着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萧爻,眼神里充满信心,“你们打得真是太好了!你们这支部队真不愧是中央军的精锐啊!真不愧是委员长精心打造的铁甲军!”

“佟副座,武器装备是其次的。”蒋纬国十分郑重地道,“决心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只要下定决心,看准时机,就可以取得重大战果!我们在过去几年里为什么屡屡败于日本人?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从而错失良机,一开始掌握主动权,但因为摇摆不定、犹豫不决,没有先发制人,所以丧失先机,落入被动挨打中。比如九一八事变,关东军才多少人?两万多,并且是以下克上、自作主张地挑起战端,没有得到东京高层的允许和日本本土的增援;东北军多少人?关外二十万、关内十万,兵强马壮、武器精良,但却被实力只有己方十分之一的关东军打得一溃千里、丧师失地,为什么?就是因为张学良和东北军高层想得太多、考虑得太多,自己把自己的手绑了起来!不错,日本人确实很强大,但只要我们狠下决心、破釜沉舟,豁出去,跟他们拼了!试问,谁怕谁?我们中国人是一人一条命,日本人难道是一人两条命?”他一开始语气平和,但越说越慷慨激昂,在说最后几句话


状态提示:第128节 告捷 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