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148节 战略
动困境。华北战场上,若是顶住了日军的攻击,日军必然会继续增兵,使得华北战场上的日军越来越多,形成一个巨大的战略集团,到时候在华北前线一旦崩溃,日军的华北战略集团必然全面南下;反过来,若没能在华北前线顶住日军的攻击,日军还是会全面南下。因此,我方唯一的破局办法就是在华北战场陷入僵持时,主动开辟华东战场。”

蒋介石、白崇禧、刘斐以及蒋纬国都点头。确实,由于日本全面侵华的基地是中国东北,因此日军展开全面侵华后,走的路线天然就是“由北向南”,这是非常不利于中国的,所以,必须要转导日军的进兵路线,办法就是蒋百里说的在华东主动出击。

蒋百里略微喘口气,微笑着望向刘斐:“接下来的,不如由为章来说吧!”

刘斐笑了笑:“好,那我就斗胆妄言一二,权当是抛砖引玉。”他清了清嗓子,“委员长,想要在华东主动出击,唯一的目标就是上海、在上海境内的日军驻兵。上海战役的最大问题是,日军成功上钩,大举增兵上海,接下来的战事该怎么打?我认为精义是四个字,‘适可而止’。”

蒋介石聚精会神地听着:“具体是怎么的‘适可而止’?”

刘斐侃侃而谈:“上海战役,在战术上要胜,在战略上则要败。为何在战术上要胜?因为我们要在上海打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举世瞩目,但是,不能真的把精华耗费在上海这个注定会失败的战场上。上海可以说是注定要沦陷,因为,如果日军来个一两万兵力,可以将其吃掉,日军再来个一两万兵力,可以再将其吃掉,但日军统帅部不会使用这么愚蠢的添油战术,可能一下子就派来一二十万大军,如此雄厚的军力,再加上上海地形非常适合日军陆海空三维立体火力的发挥,因此即便把老底子都填上去,也无法把日军赶下海,既然如此,何必还要在上海白白地消耗宝贵的军力?所以,适可而止,如果打得好,那就见好就收,全面转进,并且是败退式的转进,把上海让给日本人,日本人在得到上海后,必然胃口大开、得陇望蜀,再看到上海一路败退向南京,日本人必定会展开‘乘胜追击’,这样,日军的进兵路线不就被我们成功地转导为‘由东向西’了吗?”

蒋介石听得专心致志并若有所思。

刘斐继续道:“所以,上海战役,要打得漂亮,最好能成建制地吃掉日军一个师团或一个旅团,重创日军,然后适可而止、见好就收,等日军后续主力源源不断地抵达上海后,与日军拼杀一阵子,但只是象征性地拼杀,不能真的把部队的元气都打光,保证每个师还有六成元气的时候,展开全面败退式转进,让日军误以为我军一溃千里,从而引诱吞下上海后的日军以上海为起点,由东向西地展开追击。另外,委员长,我们不能幻想依靠国联,不能把军事上的利益变成政治上的牺牲品。”(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中,蒋介石因为幻想国联“主持公道”,所以命令上海在撑不住的情况下继续死撑,从而白白地耗费了的大量元气。)

蒋纬国忍不住再次感慨:“军事家就是军事家!分析问题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因此…”白崇禧开口道,“在华北战场上,要用重兵应战,在华东战场上,要用精兵应战。实际上,把的德械师和中央军精锐派到华北战场上,能够进一步地蒙骗日本人,让日本人误以为我们要在华北与他们展开战略性大决战,他们看到我们把精锐部队调到华北战场,会误判华东防御空虚,从而引诱日本人‘乘虚而入’。委员长,我有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建议。就是,每一支北上参战的部队,都悄悄地留下一部分精锐部队,比如一个德械师,全师齐装满员地开赴华北战场,但该师四个步兵团都悄悄地抽一个正规的主力营,该营官兵用后备军或预备军官兵充填取代,主力营则秘密且分散地留守在华东地区。这样,日本人会看到在华北战场上的部队番号越来越多,比如三十个师,日本人会认为这三十个师都是满员的,但实际上却有一百二十个主力营留在华东,随时准备投入华东战场,日本人一方面高估我们在华北战场上的实力,一方面低估我们在华东战场上的实力,这样做,能保存那些部队的种子,还能让我们在华东战场上不至于真的陷入兵力捉襟见肘的困境里。”

“好!”蒋介石再次频频点头,“好办法。”

蒋纬国也觉得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白崇禧又道:“我个人不支持真的与日军展开战略性决战,这种做法本身就已违背我方制定的‘持久消耗战’的战争策略。我方应该实施‘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发展敌后游击战,配合敌前正规战’等灵活机动的战术。消灭日军有生力量,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我们有的时间跟日本人慢慢地耗下去。”

“我国不怕鲸吞,就怕蚕食啊。”蒋百里语重心长地补充道。

“对了!父亲,诸位长官。”蒋纬国想起一件事,“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就是上海展开败退式转进时的秩序问题。几十万部队顶在前线还可以维持持续,一旦下令撤退,部队十有会争先恐后地夺路而逃,继而丧失指挥和秩序,最终演变成真正的大败退大溃乱。我认为,到时候后撤部队时要分工明确、逐批交替,从而确保秩序井然,并且在部队的后撤道路上设


状态提示:第148节 战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