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195节 艰难推进 2

“三墩镇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地方,此地既没有什么独树一帜的风土人情,也没有什么闻名遐迩的历史古迹,更加谈不上什么‘兵家必争之地’,它只是位于上海市东部郊区平原的一个人口聚居地,没有山岭,也没有江河,绝不是依山傍水、地形险恶的军事要地或交通枢纽,但是,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子注定要让无数中国人和无数日本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因为爆发在这里的战斗实在是惊天动地。战局可以说一目了然,日寇第101师团龟缩在一片方圆百余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而这片区域内包含着若干个村镇,被国军四面包围的日寇分散兵力据守在这些村镇内进行负隅顽抗。国军对三墩镇的攻击就是总攻击的一部分,国军并非想要攻占或收复三墩镇,真正目的是想要消灭掉镇子里的日寇,日寇对此也一清二楚,他们四面楚歌、困兽犹斗,双方拼杀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战斗过程血腥得令人惊骇。”《扫荡报》发出这样的报道。

著名的波兰籍犹太裔记者、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当时就在沪东战场上采访,他在他的报道中写道:“…我在整整二十年前(1917年)就来到中国了,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中国非常了解。这二十年来,中国一直处于极度的混乱和动荡中,频繁的内战使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民不聊生、满目疮痍,但是,内战是同室操戈、手足相残,毕竟敌我双方是同宗同源的,所以中国人打中国人一般并不会赶尽杀绝,除了国民政府军与中共红军的战斗,国民政府内部不同派系不同军阀之间的混战普遍不激烈,可用‘点到即止’这四个字来形容,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四川省军阀的内部混战。跟其它省份的地方军阀不同,比如云南省,全省就只有龙云将军一位领袖,比如山西省,全省就只有阎锡山将军一位领袖,四川省从来没有真正得到内部统一,四川省领袖刘湘将军只是四川省众多军阀里实力最强的一位,相当于四川省众军阀的总盟主,邓锡侯、杨森、潘文华、刘文辉、王陵基等川军将军都在四川省内有自己的一块地盘,都表面上服从于刘湘将军,实际上还是半独立的,说起来,四川就像中国的缩小版,四川领袖刘湘将军在名义上统治四川,中国领袖蒋介石大元帅同样在名义上统治中国。因为内部派系繁杂,所以四川省内战烈度是全国各省名列前茅的,根据不完整的统计,四川省内战大大小小共进行了400多起,不得不让人吃惊,但是,这些内战对四川省并没有造成太大破坏,为什么呢?因为‘点到即止’。四川军阀每次内战,胜利者从来不对失败者进行斩草除根,胜利者在胜利后会做三件事,第一是拜望失败者的父母家人,把他们安顿好,绝不会下杀手;第二是联系失败者,表示自己不会乘胜追击并且已经安顿好失败者的家人,对失败者手下留情、网开一面;第三是安抚百姓、收买人心。只有外省军队试图染指四川省时才会大打出手,每逢这时候,四川省内部各派系会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地赶走外省势力,如此‘软弱的川军’在驱赶中共红军时甚至连敢死队手段都用上了。正因为内战烈度不大,所以四川省百姓们有时候还跑到战场边观战,就像球迷看球赛一样喝彩加油,参战的四川军人们自然也不会拼命厮杀,装模作样就可以了,有时候几万川军大战一个多月,双方死伤人数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中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跟日本军队这支来自异国的异族侵略者进行作战时,我彻底震惊了,我没想到以前打仗像玩游戏的中国军队居然会如此勇敢、强硬、无畏,他们爆发出的战斗精神绝不逊色于日军,他们绝对是世界上最勇敢作战的军队之一。三墩镇战场上,参战的中国军队第128团、第813团的军人们是蒋介石大元帅的中央军的嫡系精锐,他们无愧于他们的身份和蒋介石大元帅对他们的信任。面对前方近乎火山地狱的战场,他们毫不犹豫地奋勇前进,英雄事迹实在太多了,我只能说说我亲眼看到的几件。我看到已经被日军炮火烧成灰烬的稻田里,一名中国军人趴在灰烬里,怒目圆睁地保持着匍匐前进的姿势,他的胸口早已经被日军子弹射穿,这名战死的中国军人在临死之前仍然奋力前进;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一队中国军人进攻日军的一座机枪碉堡,几名携带着集束手榴弹的中国军人在同伴扔出的烟雾弹的掩护下,穿梭向日军的机枪碉堡,但他们全部被子弹打倒在血泊里,其中一个中国军人的腹部和腿部都中弹了,他拖着断腿、拖着从腹部创口里流出的肠子,一步一步地挪向日军的机枪碉堡,最终拉响身上的手榴弹跟碉堡里日军同归于尽了。…一处被中国军队攻占的原属于日军的战壕里,混合着雨水、地下水、血水的粉红色积水足有半米深,红彤彤的,触目惊心,战壕变成了屠宰场的下水道,而在粉红色的积水里,横七竖八地倒着足有上百个中国军人和日本军人的尸体,尸体几乎把战壕给填满了,每具尸体都惨不忍睹,光是看这些战死军人的死状就可以想象得出他们爆发近战和肉搏战时那幕地狱般的画面,被刺刀捅死的尸体还算完整,很多尸体都被炸得四分五裂,那是战斗中即将要死的军人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还有的尸体更加可怕,我亲眼看到一个日本军人尸体和一个中国军人尸体互相死死地抱成一团,中国军


状态提示:第195节 艰难推进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