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227节 保卫南京 7
,可那五艘军舰根本就是炮舰!”

“健生!你未免有点畏敌如虎了!日本人确实强横,但也不是刀枪不入的!我们不是成功地多次重创日军嘛!”

“委座!你说我畏敌如虎,我倒觉得你在犯骄兵必败的兵家大忌!不错,我们是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但要么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众多优势,要么是靠无数人命填出来的!眼下,我们是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还是拥有充足兵力?”

“委座!”负责分析处理敌情的刘斐大步流星地奔入会议厅,“第2师团刚刚有动静了!正在全速向东门镇、江浦镇一带开拔!看上去要跟第6师团合兵一处!”

“好!”蒋介石喜上眉梢,他看着白崇禧,语气揶揄地道,“健生啊,看来老话不假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你这个‘小诸葛’也失算了嘛!”

白崇禧懒得理睬蒋介石的嘲讽,他急切地问刘斐:“第2师团正在与第6师团合兵一处?多少部队?多少装备?是否倾巢出动?”

刘斐看了看手里的最新情报,有些为难地道:“白副座,现在是晚上,侦察机无法出动,我们只能靠一些侦察兵进行侦察刺探,得到的情报自然是管中窥豹,无法一览全局。只知道,第2师团增援第6师团的部队一路坐汽车,车队灯光如炬、夜幕如昼,蜿蜒不断、绵长如龙。”

“不用说了!”蒋介石猛地一挥手,“日军的攻击重点果然还是从浦口区!”

“如果第2师团也加入战团,那第6师团接下来对江浦镇的攻击就不是夜袭了,而是夜间强攻!”何应钦焦虑地道,“918团虽然精悍有力,但两个师团压上来,确实会抵挡不住。”

“命令王铭章、饶国华、郭勋祺!”蒋介石语气沉稳地道,“各从本师抽调一个加强团的有力部队,投入江北战局!”

“委座!”白崇禧急得苦劝道,“川军三个师不能动!南京还要靠他们保卫呢!”

“日军两个师团压上来,光靠师,怎么挡得住?”蒋介石烦躁地道。

“委座!江南才是重点!江北就是丢了,也是弃车保帅,是值得的!”

“江北丢了不要紧?健生,你开什么玩笑!浦口是津浦线终点!更是南京的江北大门!丢了,日军岂不是可以在江对岸向南京架起大炮?”

“我们军力不足!”白崇禧不但急,更加怒,“只能集中力量稳住最重要的地方!至于军力不足的问题,归根结底,还不是委座你坚持不从上海撤军导致的?第2师团是否在全力增援第6师团,还有待商榷和确认,也许冈村宁次是在玩弄白衣渡江的诡计!”

“健生!”蒋介石也愠恼了,“你是副总参谋长,我是三军统帅,你要服从我的命令!”

白崇禧愤愤然地不再说话。

凌晨一时,第6师团和第2师团对浦口区的“强攻性夜袭战”正式打响。

得到第2师团的大力增援后,第6师团重振旗鼓,并且白天的惨败也对第6师团的“骄兵悍将”起到了极大刺激作用,作为日本陆军两大王牌劲旅之一,第6师团当然不可能因为一场“意外失败”就被打得萎靡不振或是被打成惊弓之鸟,恰恰相反,急切想要报仇雪耻的念头让第6师团可以说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全体官兵无不凶性大发。“打进南京!屠城复仇!”出击前,部分第6师团的军官已经喊出这样充满杀意的口号。

日军夜袭反扑的手段并不出国军的预料,先是集结重兵对江浦镇展开声势浩大的佯攻,吸引国军的注意力和兵力,然后在暗中派遣一支武装到牙齿的精干部队悄悄翻越老山东北部的猪头山、馒头山一带,迂回穿插到江浦镇侧后方。

“来得好!”看到夜幕中摸过来的大批日军,安恩溥等滇军官兵们无不热血沸腾。

日军第2师团也投入浦口区战役后,师确实力量不足,但川军三个团渡江赶来后,极大地加强了国军的兵力。川军三位师长都还未真正地率军与日寇交锋,因此他们跟安恩溥一样,都对这第一仗极度用心,都把本师里最好的一个团又在经过加强后送到江北参战,三个团总计7000余兵力,清一色德械装备,清一色川军老兵,浓缩了三个师的精华,再加上918团(扣除白天伤亡)和182师,江北战场上的国军总计两万三千余人,都是精锐。

猛扑向江浦镇的日军佯攻部队在一开始就吃了大亏,夜幕极大地降低了日军步炮协同能力的发挥,这使得漫山遍野展开攻击的日军最依靠的是坦克。当日军逼近向江浦镇外延时,江浦镇一下子变成了一头怒发冲冠的烈火巨兽,震天的怒吼喊杀声中,一道道圆弧形火力网从国军阵地上狂飙而出,霎那间就把最前面的日军尽皆笼罩在血雾肉雨中,天崩地裂的爆炸霹雳中,日军打头的二三十辆坦克尽皆在国军战防炮的轰击中燃起冲天红光烈焰,浑身大火、皮焦肉烂的日军装甲兵惨叫哀嚎着爬出坦克,继而又纷纷在枪林弹雨间中弹毙命,后续日军毫无畏惧、更未退缩,一波接一波在嗥叫声中排山倒海地涌向国军防线,完全就以尸体铺路,硬生生地迎着国军的火力网,冲击着国军防线,一些浑身缠满手榴弹或炸药包的日军“肉弹”在同伙掩护下以争先恐后之势跃入、滚入、爬入国军堑壕,炸起一团团漫天横飞的碎尸断肢。坚守阵地跟国军官兵们跟日军一样毫无惧色,不但殊死战斗,甚至还频频地发动反击反冲锋,一群群浑身血污泥土


状态提示:第227节 保卫南京 7--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