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258节 坚城 8

南京版《中华英雄报》总刊第008期: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八日西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八日

每刊连载: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作者:柳无垢(撰写)、蒋纬国(指导)

在南京的每一天,我都被太多的东西给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地奔流着,我想把这里的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的同胞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军人,特别是宣誓与南京城共存亡的南京军将士们,我由衷地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大头兵吗?他们看起来很平凡、很简单呢!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也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引人的魅力,毕竟,绝大部分中国军人在参加军队前都是社会最基层的普通百姓,有的是目不识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的是蝇营狗苟、被忙碌而平庸的生活磨得没有任何棱角的小市民。是啊,因为我国原本就是一个落后而庞大的农业国,所以我们的军人们大部分都是自小在田间地头长大的农家子弟,他们原先多半要和他们的父辈、祖辈一样,精心地侍弄着几亩薄田,陪着笑脸、小心翼翼地应付官府、东家、军队等这个世上一切比他们强大的从而可以肆意鱼肉欺压他们的势力,攒一点在达官贵人眼里完全是微不足道的积蓄,娶个早就心仪暗恋的同村或邻村姑娘,满心期待地生个娃,接着再欣慰地看着娃长大、娃生娃,就这样在忙碌中不知不觉地把他们那平淡如水但却十分充实的人生道路走到尽头。这样出身的中国军人在我们军队里何止是车载斗量、黄河之沙啊!

也许还有人会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军阀的打手帮凶吗?他们给中国带来了多大的灾难!自民国建立,国内局势一直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早年是北洋军阀三大派系互相混战,然后又是张大帅、吴大帅、孙大帅联合对付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后,国民革命军却又内部分裂,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鲁军、桂军、湘军、黔军、滇军、川军、粤军、马家军、新疆军、藏军…互相开战,打得没完没了,光是一个中原大战,就历时七个月、双方共投入一百多万军队展开厮杀,耗资军费五亿元,死伤三十万人,战火波及八个省,不但劳民伤财,更是祸国殃民,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极度惨重的痛苦和灾难,饿殍遍野、曝骨履肠、生灵涂炭。罪魁祸首固然是那些拥兵自重的高层大员,但他们部下的军人们同样是罪孽深重!都是走狗!

是,我并不否认这些,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看到现在的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不管我们的军人们以前出身多么平凡,不管他们以前曾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可现在,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的军人”!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无论来自何地何方,无论所属何党何派,他们现在都只是中国军人,没有任何的区别,因为他们此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战斗,那就是“保卫中国”!对他们的偏见、抵触、排斥都应该进行修正,因为他们正在用生命和鲜血保卫我们的国家啊!不了解他们现状的人是因为跟他们接触得太少了: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曾跟中央军大打出手的晋绥军、西北军、桂军此时正跟中央军同仇敌忾,曾跟中央军同床异梦的川军、滇军、马家军此时正跟中央军并肩作战,就连曾跟中央军不共戴天的红军也一致把枪口对外了。无数出身农家的中国青年的生活轨迹都被来势汹汹的日本人给彻底地改变了,他们作为军队一员而转战四方,见识得到了增长,事理得到了醒悟,他们知道自己此时正在参加的战争是交战双方一个回合就能让几万条、十几万条乃至几十万条人命顷刻间灰飞烟灭的举国大战,与之相比,早年间围着北京城走马灯似的轮流坐的大帅们间杀来杀去犹如儿戏般浑然不值一提,即便是清朝末年中日两国爆发的甲午战争都在规模、烈度上堪称小巫见大巫,这场战争不只是规模极大、烈度极高,更加是前所未有的惨烈和血腥,在他们从军前闻所未闻的飞机、大炮、坦克等怪物般的现代化武器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一片活人撕成碎片、轰成灰烬,战争中的人命脆弱得就像一张白纸,可是,他们还在坚持着,坚持地战斗。我们的中国军人们,真的打得非常惨烈,有着太多太多的心酸和不容易。从军前基本来自农家的士兵们都带着农民子弟特有的怯弱和善良,一些军官说,新兵们在初次上战场跟日军展开拼刺刀时,竟然不敢把刺刀往日军身上捅,因为他们在骨子里还是那种任人欺负而忍气吞声、不敢还手甚至赔笑脸的农民子弟,怎么让这种新兵第一次杀人是基层军官非常头疼的事。

南京战场上,每天每夜都在发生着很多感人肺腑的事情,我暂且先说几件吧。

开战后第一天的夜间,日军对汤山镇展开了规模极大的夜袭攻击,数万日军像泥石流那样疯狂地冲击汤山镇,日本人对夜袭和白刃战是引以为豪的,因为这是他们的传统优势和克敌法宝,他们就是这样在日俄战场上打败了凶悍的俄国人,他们


状态提示:第258节 坚城 8--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