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293节 怒城 3
靠着用难民做挡箭牌,日军很轻易地冲过南京军的机枪射程,继而展开最为有利于日军的近身战。面对混在一起的难民和日军,官兵们无法使用机枪,丧失了火力优势。

马威龙目眦尽裂地看着这一幕,怒发冲冠地吼道:“小日本!用老百姓挡子弹算什么!有种冲老子来呀!”他拔出手枪,暴怒地想要开火,但眼前混成一团的日军和平民让他根本无法开火。马威龙两眼发红地看到这么一幕:一个日军士兵凶恶而疯狂地抓着一个中国平民在自己前面充当人盾,那个中国平民是一个年轻的妇女,怀里还抱着一个大声啼哭着的婴儿,妇女几乎瘫软在地,那个日本兵恶狠狠地抓着她的头发顶在自己前面,而前方十几米处,三个南京军士兵眼睛如火地看着这个画面,手中枪械不敢开火,他们想要找到不伤害那个本国女同胞的空隙再射杀那个卑鄙无耻至极的日本兵,但日本兵躲在妇女身后看准时机并掏出一颗手榴弹扔向那三个南京军士兵,那三个南京军士兵立刻被炸得血肉模糊,突破到倒着南京军士兵尸体的阵地上,那个日本兵放开那个妇女,准备参加近身战,妇女已经是累赘,但他放开那个妇女并没有放过那个妇女,他给了她一刺刀,妇女倒在血泊里,婴儿哇哇地啼哭着。那个日本兵完全没有必要杀那个妇女,但他就是杀了,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已经是一头丧心病狂的畜生,哪怕根本没必要杀人,他也会杀,因为杀人可以让他感到快感,畜生行事自然是无人性可言的。

“我操你们这些小鬼子的姥姥!”马威龙几乎吐血。

“老总救命啊!”上百个难民肝胆俱裂地奔向马威龙。“不要慌乱!到后面去!我们在这里顶住!”马威龙身边的谢承瑞急忙喊道。

事情快得让人几乎来不及反应。难民里有七八个穿着平民衣服的“难民”突然间凶相毕露,掏出手枪对配着上校军衔的马威龙、谢承瑞开火,马威龙和谢承瑞猝不及防,马威龙头部中弹,当场阵亡,谢承瑞胸口中弹,倒在血泊里。完全吓破胆的难民们慌不择路地四散奔逃,其中一些人没注意到倒在地上的谢承瑞还有气,在他身上一窝蜂地踩踏过,硬生生地踩踏死了重伤的谢承瑞。

日军为了这种作战计划可以说是花费了很大力气,投入了很大“心血”和成本,因此不择手段地求得一举成功。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是一个很精细的人,他特地训练一批精锐日军和一批死心塌地地认贼作父的汉奸,让其穿上中国平民衣服,混在难民人群里,到时候鱼目混珠、浑水摸鱼,混入南京军阵地上或后方,刺杀南京军高级军官或破坏其重要设施。刺杀马威龙和谢承瑞的都是汉奸,这些汉奸伪装成中国平民,暗藏着手枪或手榴弹(步枪太长,没法藏在身上),混在难民人群里,看到马威龙和谢承瑞都配着上校军衔后,确定两人都是高级军官,因此摸上来刺杀,成功地杀死了马威龙和谢承瑞。马威龙是第3团团长,谢承瑞是第3团副团长,两位长官阵亡后,使得第3团官兵们群龙无首,更加陷入了无组织的混乱中,进一步地让局势有利于日军。第3团以营连为单位,各自为战、奋力抵抗,继而一个接一个地被涌来的日军主力给包围、吞没、消灭。团参谋长陈克非带着团部卫队连拼死战斗、寸步不退,最后被日军包围在一个小山坡上,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战死官兵和死难平民,继而想到马威龙和谢承瑞都阵亡,陈克非悲痛欲绝,开枪自杀,以身殉国。

龙潭镇守军是第99师第3旅,该旅下辖第3、第6团,第3团奉命坚守龙潭镇主阵地,第6团则奉命坚守龙潭镇附近的、龙潭镇借以依存的乌龙山要塞。乌龙山对于南京城防而言,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清政府在同治年间于乌龙山山顶中部修建了炮台,民国成立后得以扩建,该山是南京城北部“一根钢钉”,也是龙潭镇得以坚守的基础。只是,乌龙山名为山,其实就是一座小山丘,山丘东西延绵五公里,山体曲折起伏,宛若长龙,故名乌龙山,但乌龙山最高峰海拔只有区区72米。乌龙山和龙潭镇是相互依存关系,没了乌龙山,龙潭镇就没有制高点,没了龙潭镇,乌龙山在陆地上就会被敌军包围。得知龙潭镇即将被日军冲垮并接到第3团的求援后,第6团团长沈发藻少将大吃一惊,随后急忙联系旅长胡启儒,得知其根本不在龙潭镇前线,而是去城内“处理公务”了。沈发藻顿时大怒:“处理狗屁的公务!肯定是在女人身上‘处理公务’!”

“团座,我们怎么办?”军官们都十分紧张不安。

沈发藻迟疑了一下,很快,他又得到消息:第3团团长马威龙和副团长谢承瑞都已经为国捐躯。“完了!完了!”沈发藻连连叫苦,“马威龙和谢承瑞都死了,第三团已经全团崩溃了!龙潭镇已经落在小鬼子的手里了!”

“团座,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军官们火急火燎地问沈发藻。

沈发藻思索了一下,咬牙道:“撤!全团放弃乌龙山,撤向南京城!”

“什么?撤退?”军官们都不敢相信。

“不撤,等着小鬼子把我们包饺子啊?”沈发藻怒道,“第三团已经崩溃了,小鬼子已经快要拿下龙潭镇了,龙潭镇一丢,乌龙山就会被小鬼子全面包围,我们根本就撑不下去!再说了,旅长胡启儒那个混蛋此时都在女人床上,凭什么我们在这里等死?快撤


状态提示:第293节 怒城 3--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