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336节 狂城 6
的恢复攻打,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地进行战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缓缓蚕食,最好施行“封锁围困为主,强攻为辅”“不能全面进攻,要重点进攻”的战术。对此,以冢田攻少将为代表的主张恢复攻打南京才一批将领大加抨击:“从去年12月1日到现在,快要五个月了!快要五个月了!我们已经等得太久了!天皇陛下和帝国国民都等得太久了!继续拖下去、耗下去,我们究竟还要多久才能把帝国国旗插在支那国都的上空?当年的旅顺战役持续五个月,帝国军获得了成功,如今的南京战役也快持续五个月了,可我们还被堵在南京城外!”

各执一词的双方在指挥部内针锋相对、唇枪舌战。

具有决定权的畑俊六中将仍然是摇摆不定,他一开始是倾向于不恢复攻城的,但大胜关战役后,他开始动摇了,不再倾向于不恢复攻城,但也不倾向于恢复攻城。畑俊六中将其实是从大局角度出发的,他知道日军的“华北大攻略”和“徐州大包围”需要源源不断的兵力,他并不急功近利,他原打算带着华中方面军心甘情愿地做好华北方面军的辅助力量,为华北方面军提供助力、援兵,让华中方面军成为华北方面军的“兵力仓库”,恢复攻城,他担心会破坏“华北大攻略”和“徐州大包围”。畑俊六中将确实是一个很负责、冷静而谨慎的人。

“校长该走了。”南京城内,萧爻对蒋纬国说道。

“为何?”蒋纬国知道萧爻说的是蒋介石的替身何云,何云一直假扮蒋介石在南京城内稳定人心、鼓舞士气,对官兵们的斗志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振奋作用(在原先历史上的台儿庄战役期间,蒋介石曾经三次飞赴徐州督战,第一次时甚至就在台儿庄南站观战。虽然蒋介石在后世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必须承认,蒋介石在此时的中国军民心里的威望确实是无人替代的),此时萧爻建议何云离开,让蒋纬国不太理解,南京战役就要进入最后的决死阶段,士气可鼓不可泄。

“校长还留在南京就会弄巧成拙了。”萧爻解释道,“在我军必胜的战斗中,最高领袖亲赴前线甚至立誓不胜不归,肯定可以起到极大的振奋士气的作用,但在我军必败的战斗中,最高领袖还在前线不肯走,反而就假了。你是知道的,南京城肯定要丢了,校长是最高领袖,他的职责和使命是不允许他跟我们一起死在南京的,他再不走,就会露出破绽了,另一方面,校长离开南京城,此举向日本人释放了什么信号?同时又意味着什么?日本人会由此而判断出,中国高层已经认为南京守不住了,已经要放弃南京了,南京军接下来的抵抗,只是负隅顽抗、困兽犹斗、最后的垂死挣扎,因此,日本人会信心大增地恢复攻城。”

蒋纬国感到醍醐灌顶:“对,对,是这个道理,只是...”他随即有些不安。

“你担心校长走了后,南京军会士气衰竭?”萧爻立刻看出了蒋纬国的不安,他自信地安慰道,“不会的,校长能够在南京城跟我们患难与共近五个月,弟兄们的士气已经足够了,他现在离去,弟兄们是可以理解的,并且会因此而更加士气大振。参座,近五个月铁血搏杀,已经让南京军彻底被改变了。一开始,很多南京军官兵之所以会留下,是在爱国精神、你和校长身先士卒的刺激下而被鼓动起了血气之勇,血气之勇是短暂的,并不会长久,但在眼下,南京军的勇气不是血气之勇,而是从灵魂里爆发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已经不需要再进行刺激,因为他们已经脱胎换骨,彻彻底底的无所畏惧。”

蒋纬国听得心头不甚感慨:“是啊,是啊...”

何云在元旦当晚以蒋介石的身份遭到日本人的刺杀,虽然只是肩膀挨了一枪,但子弹上被淬了剧毒,所以,尽管得到及时而全力的抢救,但他的神经系统还是被剧毒给严重破坏了,这年头的医学水平毕竟比不了后世。当蒋纬国见到何云时,他立刻想起后世的一个人,霍金,两人一样的瘫坐在轮椅上,一样的虚弱无力、口歪眼斜。蒋纬国看到后,心里很难受很愧疚,同时很担心,何云这个样子,还怎么以委员长的身份跟南京军官兵告别?

“给他打点药吧!”萧爻在旁边出主意,“鸦片、吗啡、兴奋剂,都可以。”

“会上瘾的吧?他现在这么虚弱,肯定会上瘾的。”蒋纬国十分惊诧。

“反正他也不行了。”萧爻说话一如既往的没人情味,“就当废物利用吧!”

蒋纬国于心不忍,他低声征询了一下何云的意见,何云点点头表示同意,苦笑着道:“这恐怕是我最后一次扮演委员长了,就让我扮得最好吧!”

在药物的作用下,何云果然从神色灰暗变得神采奕奕,虽然还难以从轮椅上站起来走路,但确实变得精神了很多,目光炯炯有神,气色大振。接下来,蒋纬国推着轮椅上的“蒋介石”,巡视了紫金山、红山、北崮山、幕府山、雨花台、城区内等南京军的阵地,甚至还坐船渡江,巡视了江北的浦口区阵地。所到之处,万众瞩目、欢声雷动,官兵们无不满怀敬仰和肃然地迎接本国的最高领袖。官兵们知道,委员长之所以像诸葛亮那样坐在轮椅上,因为他遭到了第二次刺杀,子弹打伤了他的腰椎骨,使得他在西安事变中落下的腰伤更严重了,所以无力起身走路,只能由小儿子蒋纬国推着前进。想到委员长亲自坐镇


状态提示:第336节 狂城 6--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