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422节 远东烽烟 2
己的缓冲区(值得一提的是,波罗的海三国此时总人口约700万,被苏联吞并后,为控制住当地,苏联当局强迫三国约200万人并且大部分是社会精英分子迁到西伯利亚,故意任其在那里自生自灭);强迫摩尔达维亚“加入”苏联作为苏联保护自己的缓冲区;出兵霸占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北布科维纳地区,作为苏联保护自己的缓冲区(导致罗马尼亚彻底地倒向德国,对苏联作战);曾密谋通过黑海出兵保加利亚,霸占保加利亚一部分领土作为苏联保护自己的缓冲区(保加利亚得知苏联这个计划后,彻底地倒向德国,对苏联作战);...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最可笑的是,苏联是二战同盟国四大国之一,却跟轴心国三大国里两个(德国、日本)都有过“联合瓜分别国领土的亲密合作”。

斯大林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对别国领土的贪婪yù_wàng,一方面是他和整个苏联都极度缺乏安全感。苏联没有真心朋友,因为它只要仆人、奴才、跟班、走狗、爪牙以及跟它进行互相利用、坐地分赃的同伙,这是苏联的霸权主义思想决定的,就好像一个实力强悍的恶霸,不会容忍别人跟他地位平等的。斯大林其实不想在远东节外生枝,但是,他又不得不这么做,因为远东局势超出了他的预料。中日不打了,这让斯大林大为不安;中日可能在德国撮合下联手合作了,这让斯大林大为惊忧;中日可能一起跟德国结盟了,这让斯大林感到极度恐惧。中日不能停战!中日更加不能化敌为友!中日更加绝对不能跟德国狼狈为奸!因为这三件事一件比一件更对苏联造成强大威胁。对此,斯大林曾采取了一些别的办法来进行缓解和破解,比如,怂恿中国全面反击日本,鼓动日本继续侵略中国,但中日高层都不傻,不愿意给苏联当枪使,所以都采取了曲线拒绝的办法,“跟苏联要大笔资金、大量物资,并且资金和物资就位后,才会开打”,斯大林当然不会干出鸡飞蛋打的蠢事,他也初步性地试探了一下中日,给中国几千支枪,给日本几百万美元,但两国拿了好处后继续要更多好处,并没有听苏联的;使得斯大林又恼怒又恐惧,他看到中日居然不约而同,加上一些情报的佐证,他愈发地坚信:中日已经达成某种协议,甚至是在德国的主持下达成的,德中日三国联盟,对苏联的威胁度、危害性实在太重大了!一想到这个噩梦变成现实的可怕后果,斯大林焦躁得几乎是寝食难安。

苏联二号人物、深得斯大林信任和器重、对斯大林忠心耿耿的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兼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即苏联外交部部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曾给斯大林想出一个“瓦解中日联盟”的对策:把外蒙古转让给日本人或归还给中国人。

莫洛托夫这个对策是十分高明的,首先,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当局对苏联控制着外蒙古一直都是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只是由于现实原因,不得不强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次,日本人素来对外蒙古垂涎三尺,日本人宣称“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已得到满洲的日本人对外蒙古自然是“得陇望蜀、得满望蒙”;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若把外蒙古转让给日本,日本高层极难不动心,一旦日本人要了,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仇恨程度一下子变本加厉,不管中日已经达成什么协议(包括在德国主持下达成的),日本人拿了外蒙古,必定彻底地激化中日矛盾,中日再战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如果日本人不要,苏联就把外蒙古归还给中国,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完全没有理由不要,一旦中国人要了,日本人必定疑心大作,怀疑中苏勾结,同时也恼恨白白失去了得到外蒙古的大好机会,加上日本人对外蒙古的贪婪渴望,中日撕破脸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苏联以外蒙古为筹码,加上外交活动,实现挑动中日再战。

斯大林在听完莫洛托夫的陈述后,勃然大怒:“荒唐!外蒙古已经是苏联的保护国了,苏联怎么可以把外蒙古再拱手相让?苏联在远东本来就不安全,外蒙古是苏联在远东的重要缓冲区,岂能让出去?莫洛托夫同志,你这个提议真是太不负责了!简直是罔顾苏联的安全!”

莫洛托夫顿时被吓得面如土色,连连道歉。

斯大林之所以拒绝莫洛托夫的提议,他是担心这样会做出假戏真做、本末倒置的蠢事,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贪欲。斯大林对吞噬别国领土一直是胃口大开,让他吐出已经在嘴里的外蒙古,这让他极其难以接受。

最终,反复权衡利弊的斯大林决定:果断出手!拿下属于中国但被日本占领着的中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作为苏联在苏日之间的缓冲区。感到不安全了,就霸占邻国的领土作为保护自己的缓冲区,这是斯大林的固定思维,也是苏联的传统。

从六月底开始,苏联红军统帅部根据斯大林的命令,开始大幅度地、大规模地加强其远东部队。

苏军在远东的军队叫“远东方面军”,此时,苏军“远东方面军”只是军区的同义词,并非正式的军队番号(原先历史上二战末期,远东方面军变成了军队番号,先后成立了远东第1、第2方面军),该方面军所属部队包括第55、第56、第57军、第58、第59军以及一些附属部队,其中,第57军是兵员最满、装备最好的主力部队。随着斯大林的严厉命令,苏


状态提示:第422节 远东烽烟 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