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737节 血战孤岛 1
八个大岛里,位置由西向东分别是尼豪岛、考爱岛、瓦胡岛、莫洛凯岛、拉奈岛、毛伊岛、卡胡拉威岛、夏威夷岛(大岛),除了瓦胡岛,价值较高的主要是考爱岛、毛伊岛、夏威夷岛,另外四个岛屿都面积较小并且地理条件较差。美军打算在对瓦胡岛展开真正攻击前,先以考爱岛、毛伊岛、夏威夷岛为陆上基地,先占领(或者说接收)这三个岛,再以这三个岛为陆地立足点,然后对瓦胡岛发动进攻。说到底,无论是人员、装备还是物资,放在军舰上都不是长久之计,也不安全,还是要放在陆地上才踏实。

上午8时15分许,第一批美军踏上了属于夏威夷的夏威夷岛,随即,考爱岛和毛伊岛也被美军踏上,时隔两年后,美军正式地重返夏威夷。

一个小时内,美军顺风顺水地占领了(或者说接收了)被日军放弃也没有被中**队占领的考爱岛、毛伊岛、夏威夷岛,从而“部分地收复了夏威夷”。三岛上既没有日本军人,也没有中**人,美军在占领三岛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几乎没有伤亡——美军伤亡了八人,都是踩中而死伤的,那些是日军埋的,日军在占据夏威夷七岛时肯定全力地做着“万一美军反扑夏威夷”的战备工作,在七岛上埋下了不少,日军走前进行了扫雷,但肯定没有扫干净(至于日军是不是故意没有扫干净,就不好说了,美军暂时也没空跟日军计较这件事)。

美军占领考毛夏三岛后,对瓦胡岛的炮击和轰炸也结束了。美军对瓦胡岛的海空火力打击时间持续不长,也就一个小时,向瓦胡岛上倾泻了炮弹约5000吨,不算多。美军这么“手下留情”,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美军对瓦胡岛的火力打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配合对考毛夏三岛的占领,不完全是为了进攻瓦胡岛;第二,美军相信瓦胡岛上的中**队在美军正式进攻后不会坚持多久就会溃败;第三,美军“舍不得”真把瓦胡岛炸成一片焦土,说到底,瓦胡岛是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家”,真把这个风景如画的美丽岛屿炸成一块焦黑的石头,美军上下都会感到心疼的。另一方面,美军虽然参加世界大战已经有两年,确实拥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但对于这种“岛屿攻防战”,美军其实还是不太具有实战经验,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跟日军打过海战、陆战(澳洲战役),也打过岛屿攻防战(瓜岛战役),不过,日军在瓜岛战役中跟美军展开的是“死拼硬打战术”,把岛屿攻防战打成了“缩小版的陆战”,使得美军几乎不了解南京军在瓦胡岛上采取的“坑道纵深防御战术”,继而产生了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的松懈轻敌心理。

上午9时15分,美军停止对瓦胡岛的炮击和轰炸;

上午9时30分,美军开始对瓦胡岛展开两栖登陆;

上午9时45分,第一批美军踏上瓦胡岛。

瓦胡岛南京军的地下总指挥部内,鲍长义目光发亮地看着盛文:“我军伤亡多少?”

盛文脸上浮现出难以抑制的喜色:“很小,都藏在地下,各部队加起来不到八百。”

“很好!”鲍长义如释重负,一直僵硬着的脸上也露出了喜色,“当初在南京城,日军掌握着绝对优势的陆空火力,结果再怎么倾泻弹药,也没有给南京城守军造成太严重的伤亡,如今在瓦胡岛,情况一样。这说明,我们的坑道战术是非常有效的。不过,说真的啊,美国确实远远地比日本更强大呀,如此凶猛的火力打击,力度起码是日军的五倍!苏军都比不上!”

“并且,这还是美军‘手下留情’的结果。”方先觉笑道,“美军要是竭尽全力,力度起码是日军的十倍以上!说起来,当初我们跟日军打,觉得日军的火力真的好强大,后来呢,我们跟苏军打,觉得苏军的火力比日军要强大得多,现在呢,我们跟美军打,又觉得美军的火力比苏军还要强大得多。呵呵,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我们不断地强大,我们的敌人也是一个比一个更强大啊!”

“报告!”海军第1陆战师第1旅第1团团长唐仁槟风风火火地冲进总指挥部,“美军开始登陆了!”

方先觉目光炯炯地问道:“什么地点?”

唐仁槟回答道:“第一滩头和第二滩头!合计约两万美军,坦克和装甲车约两百辆!”

“果然不出我们所料!果然是第一和第二滩头!”方先觉露出激动的神色,“好!”他对唐仁槟挥挥手,示意对方下去。

唐仁槟惊愕不已:“副座,不反击吗?”

“不需要!”方先觉坚定地摇头。

“可是…”唐仁槟显得非常焦急,“我们就坐视美军源源不断地踏上瓦胡岛?这样下去,美军就要抢占第一第二滩头了!我们难道一枪不放?白白让美军轻而易举地在第一第二滩头站稳脚?”

“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方先觉目光如火,“别着急,下去等待反击命令吧!”

唐仁槟虽然又着急又迷惑,但还是坚定地敬礼,然后急匆匆地离去。

“瓦胡岛必丢无疑,我们…必败无疑。”鲍长义点点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在瓦胡岛与美军作战,完全是孤军守孤岛,孤立无援,本土和海军总部都没有办法援助我们,所以,我们的战斗目的既不是坚守住瓦胡岛也不是突出重围,而是在瓦胡岛失守之前、我们全军覆没之前,给美军造成越惨重越好的伤亡和损失!我们有


状态提示:第737节 血战孤岛 1--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