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隐龙惊唐>第四百十七章 自来熟的金胜曼

李世民看完之后,又将手中奏折递给袁仁国道:“念。”

“……河间郡王李孝恭禀报,臣已经接手熊津、牟支等十七城,李沐聚集神机卫一万一千余人南下,目标百济都城泗沘。以臣估计,神机卫与新罗联手,不日便可攻克泗沘。只是百济境内仅右骁卫二万人,臣请陛下调兵北上……。”

李孝恭的奏折一读完,满朝一片寂静。

文武官员们皆低头不作声,他们大部分都在思考着。

思考着如何向李沐赔罪。

灭国之功啊。

仅以此功,李沐位极人臣之时不远矣。

长孙无忌的脸色灰白,他怎么也想不到李沐竟会如此妖孽。

这不是打不死的小强吗?

李世民却兴奋起来,灭国之功啊。

前朝穷尽国力都无法征服的半岛,就要在朕的手中实现了。

这个机会,朕岂能错过?

“李靖。”

“臣在。”

“令你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右两卫即日经登州渡海北上,支援李沐。”

“臣遵旨。”

“玄龄。”

“臣在。”

“即日起,调集粮草、征召民夫,准备出征一应事宜。”

“臣遵旨。”

“朕在亲征。”李世民激动得喊道。

熊津城一落,百济灭亡已成定局。

如果由新罗配合,加上辽东李勣十万大军和登州李靖四万大军。

朕再率十万禁军北上,三路合击高句丽,大事可成。

朕岂能放过这个彪炳青史的机会。

李世民话音一落,殿内一片肃静。

文武百官被李世民的决定震惊了。

可长孙无忌的想法却与众不同,李沐就要立下灭国之功了,这对于长孙无忌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如果李世民能亲征,那李沐的光环就会弱许多,而且征高句丽的功勋,就不会再落到李沐头上了。

另外,按现在的战场态势,李世民亲征并不会有凶险。

想到此,长孙无忌出列奏道:“臣愿追随陛下北上,为陛下牵马坠蹬,建立不世之功。”

长孙无忌此话一落,一片哗然。

怂恿皇帝亲征,这罪名如果座实,长孙无忌抄家灭门都不为过。

何况长孙无忌刚刚还明确反对救援李沐。

长孙无忌的公然出尔反尔,引起文武百官的鄙视。

李靖立即出列道:“陛下不可。”

李世民皱眉道:“药师这是何意?”

“李沐奏报上言及,倭国已经参战,如果真要打一场混战,我朝准备不足,陛下仓促亲征,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以臣看,不如由臣先行一步,到百济了解战局之后,陛下再行定夺是否亲征亦不迟。”

李靖的话让百官抹了把冷汗。

所有人都震惊于李沐的战果,忽略了李沐奏折中提到倭军二字。

现在听李靖一说,李世民也冷静了下来。

确实,如果倭国参战,朝廷仅仅调三十万大军,想灭高句丽,恐怕很困难。

到时陷于百济,腹背受敌,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可想到这,李世民担心起李沐来:“药师所言极是,朕疏忽了。可李沐仅一万神机卫,处如此凶险境地,朕十分担心啊。”

李靖道:“陛下不必多虑,以臣看来,倭国同样没有做好与大唐开战的准备,想必上岸的无非是救援百济的一支孤军。如今百济覆没在即,李沐所面对的仅是倭军一部分而已。加上有新罗配合,李沐的处境并没有陛下想的那般不堪。”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李靖说得在理,自己如果率军亲征,目的是高句丽。

可李沐的不同,只要高句丽不南下,李沐在新罗的帮助下,足可对抗倭军。

而李勣大军囤于辽城,高句丽显然会有忌惮,不至于南下,公然与大唐翻脸。

想到此,李世民点点头道:“如此,朕就在京等药师的奏报了。”

李靖躬身应道:“臣遵旨。”

“替朕转告李沐,不可亲身犯险,就说朕记着他此番功劳,百济战事完结,朕有功必赏。”

“臣一定转达。”

……。

李孝恭在接到李沐的书信后。

陷入了为难之中。

倒不是他不想接管泗沘,而是他手中兵力不足。

二万兵力听起来不少,可分散到十七城,还有多少?

李孝恭只能舍小保大,亲自坐镇熊津城,城中只有五千兵力,已经相形见绌。

如今李沐再下一城,居然让百济王扶余璋开城投降,兵不血刃地灭了一国。

这虽然是好事,可镇守的兵力呢?

李孝恭左思右想,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留下两千人驻守熊津,他自己率三千人南下。

同时,他也向李勣告急,希望李勣能再派一卫禁军渡海南下,接管熊津等城。

而此时,李沐正在与金胜曼会晤。

新罗王金德曼听了阏川的汇报,也非常生气。

百济是新罗死敌,百年的恩怨,如今百济投降,正是报仇雪恨的好时机。

可李沐却保护扶余璋,甚至连泗沘城都不让进。

这让金德曼无法释怀,更无法向新罗子民交待。

可金德曼还是有理智的,她很明白,如果没有李沐率军北上,占据迈罗、佐鲁,新罗恐怕坚持不到现在。

也知道如果不是李沐卖了天雷和军械给新罗,新罗依旧坚持不到现在。

更知道如果不是熊津、牟支大捷,百济也不可能如此轻易开城投降。


状态提示:第四百十七章 自来熟的金胜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