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大宋做权臣>第二百零三章 用事实说话

汴梁,作为大宋的京师,全国首善之地,不仅仅在经济方面最为繁荣,在军事方面也应是出类拔萃。但在今天,竟然有人质疑汴梁的防卫力量,视驻扎在汴梁周边的数十万禁军如无物,这让身为大宋最高领导人的宋徽宗赵佶很不高兴。

事件的起因还要从张宝进宫说起,凭着一张巧嘴,张宝愣是把赵佶给暂时忽悠了过去,也没人这时候戳穿张宝的谎话,不知道真相的赵佶可不就是张宝说什么他就信什么。这也怪赵佶太自信,自认为这天下没人敢忽悠他这位大宋天子。

误会解除了,多日不曾与张宝见面的赵佶便留下张宝用膳,不想在酒宴上,赵佶随口问了张宝一个问题,结果就引发了争执。赵佶不解张宝为何要举家迁往梁山,汴梁可说是大宋最繁华的所在,实在不明白张宝为何要搬家。而张宝给出的答案却让赵佶脸色难看,张宝竟然说待在汴梁没有安全感。

当时赵佶的脸就黑了,反问张宝是如何看待汴梁周边驻扎的几十万禁军的,难道几十万人还不能保你张家的那点家财?不料张宝的回答却出乎人的意料,他没有跟赵佶争辩,只是提议做个测试。

赵佶也是在气头上,任谁被小瞧都会不高兴,当即便答应了张宝的提议,准备用事实打张宝的脸。

……

汴梁北门

人们如平常一样进进出出,守城的兵丁无精打采的站在城门口,此时正在晌午,也是城门口人员流动最多的时候,为了不阻塞交通,兵丁一般不会在这时故意刁难进城或出城的人,若是出现了争执,他们还会出手调解,这时候无事,兵丁也乐得清闲,琢磨着一会换班后去吃什么。

汴梁是大宋京师,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门口的人口流通更是频繁,城门一旦打开,那进城的跟出城的就是川流不息,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哪有工夫在城门口浪费时间。但此时,进出城的人们先是安静了一下,随即便蜂拥着跑进了城,就连把守城门的兵丁,也是丢掉手里的兵刃跟着慌乱的人们一道混进了城。

方才还热闹的汴梁北门不到片刻的工夫就跑的一个人影也不见,而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仅仅只是百名经过乔装改扮的官兵的到来。这百名官兵此时当然不是官军的装扮,而是全部化妆变成贼寇的模样,摆出一个骑兵冲锋的阵型奔着北门就冲了过来,结果就是出现了方才那一幕。

从百姓到守城的官兵,无人想过抵抗,只是一味的逃命,慌不择路,偌大的北门就这么大敞着迎接“贼寇”的到来。

……

得了便宜还卖乖,是一种很令人厌恶的行为。张宝不傻,所以他没有在赵佶感到难堪的时候再撒一把盐,那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便是赵佶恼羞成怒,找张宝的麻烦。张宝见好就收,目的已经达到,已经证明了自己对汴梁官军的不信任并非空穴来风,剩下的事就是赵佶的事了,自己捅完了篓子,也该跑路了。

赵佶没有阻拦张宝的“跑路”,他并非蠢材,只是“贪玩”了一些,在没有亲眼看到大宋官军的“孱弱”之前,他并不觉得自己养着的官军很差劲。但等亲眼见到了守城兵丁的不战而逃后,赵佶不禁有点后怕了。

张宝的这次提议无疑是给自己敲响了警钟!这回来袭的贼寇是假扮的,所以可以说是有惊无险。但下次呢?万一真的有贼寇来袭,若是到时贼寇来的数量不是一百,而是一千、一万,那汴梁城岂不是不战自破?那自己这个大宋天子岂不是就要变成阶下囚?

后怕!一开始赵佶只是有点难堪,觉得自己在张宝面前丢了脸面,可等后了宫以后仔细一想,不由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张宝先前说待在汴梁没有安全感,而如今赵佶也有了这种感觉。确实叫人不安啊,偌大一个京师,面对外贼入侵时竟然无人想到抵抗,那跟少女tuō_guāng衣服任人采摘有什么区别?

后怕过后就是愤怒!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每年花那么多钱是干嘛用的?还不就是指望当有贼寇出现的时候这些当兵的能派上用场,可现在看来,这钱白花了,兵也白养了。

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赵佶下定决心要好生查查,不指望你百战百胜,总要抵抗一下,给自己争取点逃跑的时间总不过分吧?

结果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又是被惊出一身冷汗。敢情账面上好看的数字只是用来糊弄自己的,几十万禁军的实际情况却是糟糕的一塌糊涂。花名册里的官军跟实际存在的官军数量相差很大,而且这花名册的水分,越是靠近京师越大,反倒是各地驻扎的官军,水分要相对小一点。

就比如这回梁山俘虏的一万五千余“官军”,其中真正在册的官军不足一万,剩余的都是各级军官临时找来的“演员”,本以为两万多人清剿梁山,梁山贼寇还不望风而逃,却不想这股梁山贼寇如此彪悍,不仅没逃反倒转守为攻。张宝没跟赵佶说假话,试图围攻梁山的官军的确死伤不多,除了俘虏的一万五千余人,真正的官军死伤不到千人,又不少还是逃跑时摔倒被同伴给踩死的。

大宋的官军,大部分已经烂到根子了。吃空饷、喝兵血那是正常现象,有些头脑活泛的更是直接干起了副业,做起了包工头,对外承接业务,反正手里有劳动力,自己只需要管饭,不用白不用。至于每日的操练,谁有哪闲工夫?

赵佶并不笨!要不然他也不会成为历史上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三章 用事实说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