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1052.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本来军委会是想放弃长沙的,当时的文夕大火就说明了这一点,随时准备坚壁清野,随时准备撤走的。

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粤将军自从接替张志中将军职务,兼任湖南省主席后,形势马上不同了。

薛将军风格和张将军明显不同,好斗、敢拼,小个子的身躯爆发出强大的能量,小老虎现在要和日军的冈村宁次杠上了。

就是不放弃长沙,爱咋咋地。

再说,人都是有事业追求的,刚当上湖南省主席的薛将军,自然是不想放弃省会长沙的,不然这个省主席当得有啥意思。

连省会都没有了,那还当什么省主席,一点面子都没有,还不如不当。因此,薛将军于公于私,都要死守长沙。

本来军委会是准备放弃长沙的,但薛将军违抗上命又不是第一次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面对小老虎的执拗,军委会暂时也不得不同意,先守一下长沙吧,能成,就成,不能成,还是要撤的,做好了两手的准备。

但薛将军则是一根筋,调动第九战区的兵力,以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决心,来打这一仗。

其实,到了mín guó二十八年{1939}下半年这个时候,虽然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但国际和国内的大形势,则是越来越糟糕。

自1939年6月到8月日军在中国东北的蒙古诺门罕地区,和苏联进行了一场现代化的大战,双方出动大量的飞机和坦克,在草原上大打出手。

这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双方都在此战中损失惨重,并非在后世传说中苏军压倒性的胜利。

就算是苏军胜了,也是惨胜,再打下去,也承受不了,更是坚持不了,很有可能会输掉最后的战争。

苏军在诺门坎战役消耗掉3.1万吨dàn yào,要知道,在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大fǎn gōng当中,苏军也只消耗了8万吨dàn yào。

日军的一个警备师团{第23师团}承受的炮击量已经达到了斯大林格勒大fǎn gōng的接近一半了,可是斯大林格勒有多少德军?诺门坎才几个日军。

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还损失207架战机,苏军投入的500架战机几乎一战就损失了一半。

历史事实表明,拥有近千辆坦克装甲车的苏军1个装甲集团军在战神朱可夫的亲自指挥下。

消耗掉几乎半个斯大林格勒大fǎn gōng的dàn yào量,才勉强击败日军一支只有5个基数dàn yào的三流边境守备师团。

最后苏军人员损失还比日军大,苏军还损失坦克装甲车近400辆,苏军一个诺门坎战役的dàn yào消耗几乎相当于中国八年抗战的总消耗量。

在诺门坎战役,苏军的后勤能力实际上也已经到达了极限,诺门坎战场的消耗极其惊人,导致西伯利亚铁路与博尔集亚-桑贝斯铁路满负荷运行了2个月来维持这场战斗。

当然日军也是输得够呛,近半个采用装甲车装备起来寄予厚望的师团,在苏军高密度的火力打击下,化为粉末。

同时也击碎了日军貌似强大其实脆弱的实力和荣耀,更是击碎了日军一直要西进和德国在苏联莫斯科会师的梦想。

这一次火星撞地球的划时代的惊世大战,直接导致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拐弯,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走向。

1939年8月底,苏联生怕德军和日军联手攻击他们的后院,不得不仓促地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德国之所以愿意和苏联签订这个条约,一来是还没有做好大规模入侵苏联的准备,而来要先解决苏联前面缓冲地带的波兰。

因此,这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刚一签订,1939年9月1日,德军就闪电般地拿下了波兰,波兰成为几个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这就是世界史上划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的日期,而之前1931年就开始的中日战争,被定性为是中日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

同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诞生,更加坚定日军不再单方面进攻苏联的国策,而是向南发展,进攻中国大陆,和沿海的海路,打通石油、橡胶等战争资源的生命线。

这样一来,中国的命就更苦了,本来还把希望寄托在苏联身上,希望他们能出兵东北打败日军。

可现在人家都不打了,还私下友好协商,互换俘虏,划定界线,以后都不打了,让中国政府好生失望。

这是国际上不利于中国政府的形势,国内的形势也非常艰难,大汉奸汪兆铭,现在公然开始组织汉奸傀儡政府,就在南京,就等着宣布了。

日本现在对中国政府也正式蔑称为“重庆政府”,对中**也蔑称为“重庆军”了。

现在日军集中机动兵力,十几个野战师团猬集第11军,调集了几十万部队,开始进攻湖南长沙。

准备一举拿下长沙、常德,打开西进重庆的大门,攻克重庆,彻底解决中国事件。

这个让中国政府和中**,彻底紧张起来,感觉中国亡国的危险再一次降临了。

像三狗他们这种中低层的军官,也感觉到了部队内部也有一些散发出来的那种悲观绝望的情绪。

当然外部的百姓,他们大部分是不知道这些情况,不知道中国现在有多难,他们还在国府的宣传下,对抗战抱有信心的。

就像奉新、高安、上高这一片的江西老表们,虽然平时对当兵仔有点凶,损坏一点财物都要找军官告状,甚至是动蛮。

但一到关键时候,


状态提示:1052.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