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1082. 歼灭日军大队

一时间,山谷中的日军34师团216联队第三步兵大队所剩的一个步兵中队和一个大队部,遭到了灭顶的打击。

四门迫击炮速射群发,不断地把炮弹打进日军的队伍里去,尽管鬼子现在到处趴在沟里和路面上,但耐不住迫击炮高爆弹的密集轰炸。

一些骡子和马匹,现在被炸得到处飞奔,接着被弹片击中子弹打上,很快就倒地死亡了,日军的士兵算是素质很好,此刻也未免胆颤心惊了。

此地不宜久留,但也一下子冲不出去,怎么办?日军大队长原田现在不得不硬着头皮,催促着前头士兵,集中jī qiāng,和八连的伏击队伍对射。

与此同时,带着剩余的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冒着炮火拼死向前,算是捡了半个中队和半个大队部的人出来。

日军拼死冲出八连的伏击阵地,来到了悄无声息的七连伏击阵地处,满以为捡了一条烂命出来。

正准备再提一口气,再加快步伐,冲出这个恐怖伤心的甘树垄,突然前头又响起了催命般的苏式转盘jī qiāng声。

日军此刻整个意志都要崩溃了,只能是为了活命拼死撑着,疲惫不堪的原田看着身边只有一百多号人,他们更为疲惫,甚至是伤痕累累。

现在面对中**的层层阻击,能否冲得出去,就看此时的决心了,留在原地就是死路一条。

在日军眼里,他们没有投降,也耻于投降,就算心里想着投降,也怕,因为他们做了太多对中**民违背人道的事情了。

而且他们也知道,中**也很少要他们的俘虏,自前年全面抗战爆发以来,日军俘虏的数目一直都很低。

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中**不愿意要日军的俘虏,为了让军官知道或是罩着,很多在战场上第一时间就找各种借口杀了。

这种事情,杀了就杀了,军官为了庇护自己的下属,就当着不知道这事,更不会大肆宣扬了,所以,在各种战报上,日军的俘虏数据一直很低。

既然不投降也无法做俘虏,那留在原地,就是死路一条了,放弃抵抗也是死路一条,日军如果想活下去,只有一条路,就是冲出去。

可现在,想冲出去,就凭这一百多个残兵败将,谈何容易?

何况现在九连和八连也趁着这日军一个迟缓的功夫,都追了上来了。迫击炮排的榴弹,和苍蝇一样,还是不断地跟着日军打。

战火中,日军大队长原田也抽出了雪亮的指挥刀,要身先士卒,带头冲,同时也准备着随时剖腹zì shā,对tiān huáng尽忠。

七连在日军疯狂的进攻中,逐次后退,队伍没有溃散,只是有序地逐级后退,同时也消耗着日军的人数和dàn yào。

而日军身后的九连,此刻收到了营长罗志成的命令:杀入敌阵,分割开日军大部队,和八连一起,分割包围,一口口吃掉鬼子。

最后的总攻来临了,罗志成叫身边三个号兵同时吹响了冲锋号,三个号声响彻大地,在山谷中来回荡漾着。

整个三营的三个步兵连,此时不再保留任何的兵力和武器dàn yào,全力以赴,全部扑向日军最后的残兵中去。

三个步兵连近五百生猛好汉,一起杀到一百来人的鬼子残兵中,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日军几乎没有什么抵挡的能力,一触即溃。

但这个溃,也没有办法溃败到哪里去,只能在山谷中四处逃窜,可就是逃不出中**的人山人海去。

最后的日军困兽犹斗,个个都杀红了眼,拼着最后的力气,要和中国兵来一对四对刺,本来在三营里,现在的战力,二对一,已经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现在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鬼子想要一挑四,也太看得起他们自己了,以多打少的拼刺技术在三营里,得到大量时间的训练,有很多招数,可以把鬼子搞死玩死。

就连原来的见习官现在新任的排长王信嘉和罗斯献等人,也挺起了刺刀,和手下的战士一起对付最后的鬼子困兽。

正面的战士去吸引和扰乱鬼子眼睛视线,身边的及后面的战士发动多方位的攻势,有攻击喉咙头部的,有攻击背部、下身、腿脚的。

就算是健全强壮的鬼子,也受不了这么多个方位的攻击,这可是明晃晃的刺刀,不是什么拳头腿脚,碰上就要出血甚至死亡的。

结果,大量的鬼子,不断地被刺中难以防备的背部,鬼子一旦被刺中背部,立刻就无法快速地转身和躲闪了。

接着,其他三四把刺刀就突刺过来,只要中上一把,鬼子就会在几秒钟内失去力量,瘫软在地上,剩下的,就三四把刺刀把他捅成血葫芦了。

原田大队长见到手下一个个倒下,一个在哀嚎中死去,知道现在已经回天无力了,于是一屁股坐在地上,拿起手中的指挥刀,对着腹部一刀下去。

没有时间沐浴更衣,甚至没有机会解开腹部的衣服,只能朝着东方坐下来,一刀刺入自己的肚子里去。

可惜冬天的呢子大衣和军棉袄太厚了,一刀虽然刺穿了厚厚的衣服,但没有完全刺入肚子里去,只是刺破了一点点肚皮。

尽管是刺破了一点点肚皮,但疼痛传来,还是让原田打了个冷颤,原来zì shā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也不是那么浪漫的。

但现在不死,被中**逮住,不死也要残了,到时候被人家抓住,更是羞辱,反正都是一个死,还不如现在赶紧死。

念到此,原田再次狠心地握紧刀把,


状态提示:1082. 歼灭日军大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