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609. 教科书式的压制和推进

184师拉上禹王山最大的炮,也就迫击炮了,而师属炮营是装备了山炮,60军还有战区配属的重炮营,装备150毫米榴弹炮12门;军属野炮营,装备口径75毫米野炮12门。

但这些大杀器都不可能在禹王山,都在远处某个隐秘的炮兵阵地里呆着呢,不到关键时候,是不能出现的。

要知道现在日军板垣第五师团的野战重炮联队已经确认赶来了,日军每个野炮联队有山炮16门、野炮36门。

就一个野战重炮联队,够整个60军的炮兵喝一壶的了。听侦察部队得来的消息,鬼子现在不但有第五师团的人,还有第十、十四、十六师团的部队正往这边开来。

日军第二军“直属部队”野战重炮兵第六旅团,也往这边赶,日军的炮旅,装备了100毫米至240毫米的大口径榴弹炮或加农炮70余门。

这是什么压力,四个师团的炮兵联队,还有一个炮旅,而60军这边加起来只有一个可怜的炮团,不管是重炮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少于日军。

如果是迫击炮,还能打打游击炮战,打几炮换个地方,但是对于重炮来说,完全不可能了,只能呆在一个地方打,没办法打了就撤,要撤,也没有那么快。

这些只是炮兵对炮兵的对比,还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对手没有拿出来比,那就是日军的飞机。

如果说,60军的重炮还能和一个日军师属炮兵联队可以拼一把的话,那和日军的飞机,则就几乎没有胜算了。

就算装备了一点高射机枪,那也只是对低空飞行骄傲轻敌的日军飞机有用,对于高于几千米的轰炸机,一点办法都没有。

60军的炮团只要一开火,或是鬼子只要找到他们的炮阵,人家轰炸机一来,那60军的炮兵阵地,就等着被炸飞了。

所以,现在60军的大炮没有到关键时刻,是万万不敢现身的,即使要现身,也是要谋划好赶紧撤退的路线。

也就是说,现在禹王山就别指望还有什么炮火支援了,全靠自己吧,这仗才刚开始,就像哭爹喊娘的要炮火支援,没门。

现在当日军一步步把火力升级到步兵炮后,发现禹王山的守军再无办法后,就开始大胆灵活地使用九二步兵炮。

鬼子一边用步炮在远距离压制住守军的迫击炮,一边再增加投入步炮,抵近射击,打击守军的轻重机枪火力点和掩体。

这一招非常奏效,鬼子长短结合的步炮战术,不但把184师的迫击炮压制得死死的,而且还极大破坏了阵地上的掩体和轻重机枪巢。

现在几乎所有阵地的迫击炮不敢露头,所有的重机枪几乎被炸掉,只有一些轻机枪,还在炮火的夹缝中,四处转移阵地,才能得以勉强生存下去。

至于那些辛苦修筑起来的掩体和地堡,都遭到了鬼子步兵炮的无情打击,一线阵地几乎没有完好的掩体和胸墙堑壕了。

鬼子的步炮战术一旦奏效,马上就解放出九二重机,九二式重机枪在没有迫击炮的威胁,就敢露头了。

而且,一炮一炮打的步兵炮,在节奏上可能抓不住灵活的守军轻机枪,但连发的九二重机,就可以更灵活地咬住守军的轻机枪。

所以,现在鬼子多挺重机枪一旦开始咯咯地叫起来,184师的轻机枪们,则遇到了苦日子了,重机枪从天然来说,就是轻机枪的克星。

不管是射程射速威力等,重机枪都高于轻机枪,两人对射,轻机枪只有挨打的份,很快就被压制住了。

一环扣一环,见到守军的轻机枪被压制后,鬼子的歪脖子轻机枪就开始欢快的叫起来,还嚣张地跟随突击步兵,把位置前移。

歪脖子机枪属于九二重机的缩小版或是轻便版,在射程射速上,本来是比不过中国军仿捷克zb-24的轻机枪。

在战场上,很多鬼子的机枪手,都很羡慕中国军可以拥有如此优秀的轻机枪,射程远射速快,装弹容易,操作简单,耐操,简直是机枪手梦寐以求的好枪啊。

所以,在势均力敌的战场上,鬼子的歪脖子轻机枪,经常被中国军的捷克式轻机枪给压制着,鬼子只能通过高超的射击技术,才能勉强可以打个平手。

现在克星被克星的克星克制住了,鬼子的轻机枪马上开始掩护步兵,开始向前移动,准备占领阵地了。

现在守军失去了轻重机枪的火力支持,只剩点单发的步枪,而且连这么点可怜的火力,都要被鬼子的轻机枪给压制。

至少在火力上,守军是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了,当然,打仗不是大家为了展示火力,或是比拼火力后就完事了。

战争的最终形式,还是需要步兵去占领阵地的。其他的,打得再热闹再好看,也就是热闹好看而已,最终还是需要人去终结战斗的。

因此,鬼子的步兵现在三三一组,形成散兵阵型,每人左右间隔超过五米,前后间隔超过十米的进攻阵型,开始向守军的第一线阵地开始攻击性跃进。

看着鬼子训练有素的战术动作,谭毅中不仅地为第一线的兄弟们担心,不过从鬼子谨慎的散兵阵型推进看,鬼子还是对中国军的手榴弹极为忌惮的。

这中国军木柄手榴弹的破片飞起的距离有十米,杀伤距离达到五米左右,迫使鬼子在前进过程里,五米内不敢靠近两个人以上,以免被守军一颗手榴弹干掉两个人。

如果把现在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作为一个横截面切开来观察:

日军从高空的飞机,到远程


状态提示:609. 教科书式的压制和推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