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73. 上山容易下山难

大家别了银凤嫂和岭塘客栈,挑着担往廿八都走去;上山容易下山难,挑担走过山路的人都知道,上山只是累点,下山不单单是累,而是险恶。

因为上山时挑担,扁担和担子都在肩膀、身体的后头,在靠山底方向的,即使担子滑落了,也只是顺着山坡滑走,不会带走人。

而且人的重心在前头,离山坡近,重心低,稍有闪失,双手可以抓住路边的柴草,所以相对安全很多。

而下山,扁担和担子也在肩膀、身体的后头,如果没控制好担子,担子往山底滑落时候,会带着人往山下掉,山势平缓的无所谓,山势险恶的就很危险了,闹不好会出人命的。

还有上山脚用的是蛮劲,只要有劲,只管往上蹬就可以了,下山脚用的是稳劲和寸劲,不能蛮干的。

一旦脚踩空了或踏到松软的洼地时候,自身重量加上担子的重量多达几百斤,压在一只脚上,随便轻轻的一歪,足以让脚踝受伤,严重的会断脚,或是站立不住翻落到山底去,直接送命了。

好在三狗从小就在山上摸爬打滚出来的,也砍过柴挑过山路,所以这些个道理也都知道,下山跟着大伙,一路走的很小心,只是这种举重若轻的走法,很耗体力,还没到山腰处的腊子岗,就双腿发软了。

牛牯叫大家在树荫处停下里歇个脚,平常挑夫们都会准备个木头叉子(一头有分丫的木棍子,类似“丫”字一样形状),来叉着扁担,底下一头顶在地上,有点像现在的千斤顶。

顶住后,稍一弯腰,就可以离开扁担,站着休息会,等过会起身时候,不用费很大力就可以挑起担子,既省力又安全。

下雨天,箩筐底就不会接触到湿湿的泥巴地,不至于把水渗入货物。路滑不好走,还可以用一只手拿着木头叉子来当拐杖,等于是有了三只脚,三点固定,相对双腿两个点的固定,稳定多了。

再不济,路过村庄碰到恶狗时候,挑着担子跑不快,躲不开狗咬时候,还可以拿这个木头叉子,来当打狗棍,吓退恶狗。

这个叉子也就在平地上支撑担子好使用,但在山路上,除了当第三只脚外,支撑担子就不好用了,山地一头高一头低的,得要找稍平坦一点地,放平担子,才休息。

好在大夏天的,山地很干燥,没什么泥巴,只是点尘土,这就不管了,大家坐下来,抽烟的抽烟,喝水的喝水,吃点干粮的就分着吃点,撒尿的几乎没有,为啥?

尽管早上吃了稀饭,但这一路上挥汗如雨,身上的水分早就挥发了,哪有轮的上尿,拉屎的倒有,这早上吃的很饱,一运动,自然就要拉了。

看着就要日上三竿了,牛牯催促大家起身,最后一口气,就到山脚下了,过了山脚,没几步就到廿八都的水路码头了,现在半山腰上都能看到那条河,和繁忙的码头了。

大家收拾停当后,接着开始往山下挑,居然一口气就挑到目的地了。这人,也就是心理作用左右很大,当眼睛能看到目的地时候,就能一鼓作气到达。

而看不到前路时候,哪怕目的地就差几步路了,还是会觉得难以到达;这里要插几句话,很佩服当年长征两万五千里路的红军,那时候,真的没办法看到前路和成功的日子在哪?

但是,能坚持下去的,都是凭借着信念在支撑着,当时没有任何人知道十几年后会成功,如果知道,那谁都会去做红军了,包括敌对者也会,还不算大量的投机者和墙头草。

抗战也是,特别是在前期中期时候,没有任何人知道1945年日本会投降,如果知道,就不会有汉奸了,连日本人自己都不愿意打了,还打个屁啊,打得再辛苦,几年后还得投降,白打啊。

但是还有很多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前赴后继与日军死战不休,靠的是什么?也是信念,坚信中华民族不会灭亡,不会被奴役,总会有云破天开的时候。

试问现在人,我们在某个未来的时刻,如果投身到那样的大环境里,能否跟他们一样?能否坚信坚持下去?能否等到胜利的那一刻?这,很难说。

好了,题外话,不扯远了。

牛牯带着大家交了货,找了个地吃午饭,也是个以前熟悉的客栈,老板姓陈,很热情,牛牯说了晚上不住宿,老板还坚持给大家免费安排了床位,说大伙这么累,白天也要休息下的。

当年的廿八都,那是客商云集货物遍地,当然,客栈也是遍地开花,开开关关的,铁打的客栈流水的老板。

不管客栈这行业竞争有多激烈,能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有过人的生存之道。正如这个客栈老板一样,见人先不提做生意,先是做人。

归门便是客,进了门的,都是客人,尽量为客人着想,所以,陈老板的陈记客栈能屹立数十年不倒,也就是信奉这一条简单的道理。

牛牯就不和陈老板客气了,招呼大家放下空箩筐,洗手吃饭,饭后午休,都是在客栈里;下午牛牯叫上来贵,一起去找上次贩卖私盐的那个老板。

牛牯叫上来贵去见私盐老板,一是没有防备来贵的心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生意场上,认定合作的人,就得坦诚相对。

即使是偶尔吃一时亏,也不会吃一世亏,而如果自己没有诚信不坦诚,则会吃一世的亏,最后合作的人会越来越少。

二是也料定来贵一个生手,离开他牛牯,做不了这条线的生意;不过更重要的是还


状态提示:73. 上山容易下山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