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颠覆三国记>第1159章 姜维出世

这些道理,不用司马懿说出来,甚至不用司马懿安排人说出来,自然就是众将拥戴的大势所趋,司马懿就算勉为其难,也只有代替曹真指挥战斗。甚至连曹真躺在病床上听说了汉中出兵的消息,也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司马懿。毕竟,此时,只有司马懿才能领兵保卫关中。至于其他,都及不上这件事的紧急,只能先放在一边。

司马懿没有时间庆祝自己的成功上位,他必须马上处理汉中的威胁。与出兵迎战相比,更重要的是要摸清楚汉中为什么出兵。

司马懿清楚,此时黄顺仍在汉中,而汉中兵权刚刚换手,换成了王平。按说不可能马上就会出兵关中。

一来王平需要时间巩固自己在汉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黄顺撵走魏延,肯定是需要在汉中做一番事情。这番事情,绝不可能是出兵关中。

而且,汉中兵马有多少,司马懿很清楚,关中号称四面险隘,绝不可能是区区汉中兵马所能撼动的。所以,司马懿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只靠前沿守兵抵挡汉中兵马的进攻。

司马懿如此谨慎,也是充分考虑到了另外两个方向的敌人进攻的可能:武关和代郡。司马懿认为,如果武关和代郡也出兵的话,那就毫无疑问,是黄顺要经略关中了。仅靠关中兵马是守不住的,必须赶紧报朝廷要求增援。

司马懿按兵不动的同时,所有在外眼线都开始活动,务必要掌握周边兵马的动向,特别是黄顺的目的到底为何,是司马懿重点侦查的方向。

司马懿的谨慎,给了汉中王平攻打岐山大营的充足时间。曹真当时为了守护岐山大营,在岐山先后设置了十七座大营,连绵不绝,储备了充足的粮草。就算敌众我寡,守兵也可以躲在大营里,坚守上一年多,等待援兵来至。

但曹真的布置,显然没有考虑到黄顺玄甲军的存在。这次王平率领的队伍中,就有一支特别的分队,只是配合王平的行动,却不归王平统帅。那就是由荆恬带领的玄甲军小队。按王平和荆恬商量好的,荆恬的人马不需要干别的,只负责攻坚过程中,打破对方的营垒和城门,剩下的事情,王平自己就能搞定。

这次进攻岐山大营,王平就与荆恬商议,让荆恬拿岐山大营试试身手,也让王平他们看看,能让司马懿闻风而逃的大杀器,到底是什么样。

荆恬虽然认为拿飞艇对付岐山大营,有些大材小用,但黄顺之前吩咐过,飞艇在对上司马懿时,不能再使用。既然如此,飞艇的作用也只能在这个时候体现。所以,荆恬很痛快就答应下来,亲自操作飞艇,指挥这次空袭行动。

岐山大营再稳固,当然是不能防空的,更架不住高烈度火药的轰炸。只一轮轰炸,岐山大营的外围防御就被炸了个稀巴烂。守兵完全被这威力所唬住,早就斗志全无,从上到下,一窝蜂全四散而跑。不但如此,还各个大营里呼朋唤友,争相逃命。

王平的大军,兵不血刃,就占据了曹真苦心经营多年的岐山大营。从此,岐山大营归蜀汉所有。关中的西大门,从此向蜀汉洞开。

拿下岐山大营,本来就在王平的计划之内。但王平的计划没有这般快捷和迅速。王平本来打算辛苦拿下岐山大营后,就在这岐山脚下,与来援的魏兵大战一场,争取获胜,然后吸引更多的魏兵前来。

但现在没有受到损失就拿下了岐山大营,顺便接收了岐山大营堆积如山的粮草,这让王平有了足够的底气。王平与众将坐在大营里商议,援兵一时半会不会来到,还不如趁这个机会,攻取一两座大城。就算以后守不住,至少,也能把城中的百姓和财富先一步转移出来。

这世道,各处究竟战乱,各处常见的沃野千里无人烟。能多一些耕种的百姓,当然是好事。王平计划着趁此机会转移些百姓充实汉中,完全可以理解。

这样的军事会议,荆恬是参加了的,但荆恬没有发言。因为黄顺临行前告诫过他,不要干预王平的指挥。如果临战不利,需要玄甲军力挽狂澜,才允许荆恬调动兵马。

很快,王平的大军就再次出发,这次,王平兵分两路,攻打武威和汉阳两郡。

岐山大营的惨败此时早已传至两郡,两郡守兵正惶惶不可终日时,又传来蜀汉大兵向自己的城池开来,哪还有心思抵抗,都是手忙脚乱的收拾细软,夺路逃命。因此,两路兵马都没有遇上像样的抵抗,就顺利拿下。

战场形势进展形势太过迅速,完全超出了王平的预料。惊喜之下,王平盘算着,曹魏的援兵来到还有一段时日,不如趁这个日子再出去攻打几城,反正都打到这里来了,不打白不打。有黄顺玄甲军的赫赫威名,那还不是传檄而定。

于是,王平继续分兵,向安定、武都进发。没想到,这回,遇上了硬茬。严格说,是遇上了敢于抵抗的魏兵,不但敢于抵抗,而且还很有谋略的中途设伏,让领兵攻打武都的张巍吃了个败仗,狼狈逃回。

王平本来是坐等捷报的,没想到,却先等来了张巍的败兵,大惊之下,询问中伏的情况,张巍说出了对方将领的名字:姜维。

王平眉头紧皱:没听说曹魏军中有此号厉害人物。问遍身边诸将,也都不得要领。只有荆恬,一听说对方是姜维,差点蹦了起来。因为黄顺特意跟他交代过,说曹魏军中,有一名小将,就是姜维,将来是难得的大将之材。若有幸遇上


状态提示:第1159章 姜维出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