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颠覆三国记>第145章 各诉衷肠

帐内一下静了下来。曹操此时也勾起了情绪,颇多感慨,自嘲道:“很多人骂我是汉贼,说我志在篡夺大汉天下。他们哪知道,若不是我支撑着大汉朝廷,强势出兵,东征西讨,现在天下,已不知几人割据,几人称王。

指望着如绵羊般的皇帝,能重整河山,恢复大汉威仪吗?我也想留个忠臣的好名声,但若我也像他人般,处处听皇帝安排,就算不被排挤出朝,也必深陷无休止的朝争,还怎么领兵作战,怎么使大好河山重归一统?

可惜,我的这番苦心,无人理解,更无人倾诉。如今,看到这样一首诗,比我还理解我,比我还懂我。我是心潮澎湃,老泪纵横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为了知己,过江大战一场,即使败了,也是值得。何况,吾也未必会输。”

黄顺一阵黯然:只有志在天下之伟人,方有资格成为曹操的知己。这种人,现世注定难寻,只能在历史长河中找寻。

所以,曹操这种人,注定孤独。更为可惜的是,曹操空有天下之雄心,却终未能成就天下之伟业,是个悲剧英雄。

黄顺还在心里感慨,曹植已安慰曹操道:“爹,世人目光短浅,不必理会。历史会给爹以公正评价,还爹忠臣名誉。”

黄顺正感慨曹操英雄悲情呢,闻言冷笑道:“为什么非要做刘氏之忠臣呢?大汉天下,难道只是刘氏的家产吗?刘氏是汉人,难道曹氏就不是汉人?汉人治汉民,理直气壮,谁规矩必须刘氏当皇帝了。”

黄顺话未说完,嘴已被曹植捂住,惶恐道:“如此大逆不道之语,传出去要杀头的。”

黄顺脱离曹植,笑道:“我自然知道,这不是私下里议论嘛。反正我就是这个观点:天下是汉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只要能够造福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谁当皇帝都一样。

丞相若真能荡平天下,剪除群雄,索性就自己做了皇帝。百年后,便是曹氏之太祖,历史地位不下刘邦、刘秀。何必非得屈身为臣。”

曹植担心的看着曹操。以前有不少人在曹操前面说过这话,都被曹操严词斥责,后来便无人再敢提及。现在,黄顺偏偏碰触曹操逆鳞,曹植真怕曹操发飙,责罚黄顺。

曹操却饶有兴致的看着黄顺,笑道:“汉人治汉民?这个说法倒是新颖。亏你想的出来。”

黄顺道:“我们汉人信奉孔孟学说,行忠孝之道。无论谁当皇帝,都不会改变这一点。百姓信仰、生活都不受影响。但若是让那些化外蛮夷入主中原,强迫百姓按他们的方式过日子,势必百姓受苦,天下遭殃。

到那时,我黄顺虽不才,定会第一个站出来,起兵反抗,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抗争到底。”

曹操抚掌称善,想了想,问道:“如你所说,只要是汉人,谁当皇帝都行,你都会效忠,对吗?”

黄顺正要说话,旁边白雪替他说道:“能造福万民的皇帝才是好皇帝,不论他出身如何。现在天下大乱,纷争不断。谁能一统天下,谁就是那个造福万民的皇帝。即使他用的是铁血手段,即使天下为之付出很大代价。

但若本就天下一统,不过因为皇帝昏庸,就有人想取而代之。这样的人,太过自私。皇帝昏庸,与皇族中另择贤主,才是符合百姓福利的举措,强行改朝换代,是把一家之私利强加于天下万民之上。这样的人,少爷怎会去拥护呢?”

黄顺知道,白雪不会无缘无故抢自己的话头,定有其用意。定下心一想,黄顺便明白了白雪的用心:曹操经营襄阳,是为曹氏保障的。若自己表现出谁当皇帝都无所谓的态度,就与曹操的苦心相悖,从而失去了利用价值。那黄顺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想通这点,黄顺顿生伴君如伴虎之感,聊个天都得多长几个心眼。

曹操玩味的看着白雪,再看看黄顺,失笑道:“男人说话,你一女人,也能插嘴?”

黄顺忙道:“她说的,就是我的话。我身边的人都知道,她的话,比我的话更好使。若是我说的与她说的相矛盾,以她说的为准。”

曹操大笑:“早听人说,黄少爷在江东,去哪里都带着两个美人。我还不信呢,现在,我信了。确实是你的贤内助。”

黄顺忙道:“顺愚钝,她俩还算聪颖,带着她们,不至因为我的无知误事。”

曹植大为羡慕:“我身边也不缺聪明女孩,回去我也这么办。”

顿了顿,曹植又道:“刚才你可是过于杞人忧天了,我大汉兵强马壮,区区蛮夷自保且无暇,哪有胆子入主中原,就不怕被我灭族?”

曹操摆手道:“不可掉以轻心。为爹与乌桓众蛮交过手,他们平素就生活在马背上,是天生的骑兵。若不是他们内部纷乱,内讧不止,我们大汉要应付他们入侵,会非常吃力。

一旦这些蛮族,出一伟人,站出来统领他们,而我们,却摊上糊涂皇帝,被蛮人打进中原,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黄顺心中一动,他的梦里,后来正是如此,整个中原,都成为各种蛮夷的牧场,汉民被任意蹂躏。有段时间,正是因为看到这些,黄顺才有些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

但现在不同,黄顺知道,梦中的事也不是一定就发生的,完全可以通过的自己的努力,予以规避。

既然如此,与这些蛮夷打交道,或感化,或消灭,想方设法消洱后世一场持续几百年的大浩劫。若能


状态提示:第145章 各诉衷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