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颠覆三国记>第177章 曹操的困惑

黄顺很是推心置腹的回答:“要说我是为了维护中原安宁,百姓安乐而去深入虎穴,了解敌情,就太虚伪。但我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当初没这份心思,我绝不会想到要远赴塞外走一趟。

但既然准备去了,就不能光想着为国为民,也得为自己多考虑考虑。现在,荆州战局一时难分胜负,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尚难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今后大战少不了。

要打仗,战马、粮草、肉食、奶制品、还有那些羊毛毡等塞外特产,就会是抢手货。这趟去塞外,正好顺手采购回一批,若运气好,从此建立起稳定的商路,那就财源滚滚了。

襄阳距离塞外,太过遥远,而邺城距离却很合适。要经营塞外,邺城比襄阳更适合做基地。所以,这趟来邺城,需要仰仗丞相处很多呢,还希望丞相多多施以援手。”

曹操长笑,说道:“你那夏吟坊,势力遍布江东和荆州,尤不知足,还要把触角伸到邺城来。邺城不比襄阳,这里是天子脚下,做什么事,掣肘很多。即使是我,也不能恣意胡来。”

黄顺机灵的回应:“很多事,丞相不好出面的事,我却没有顾忌。我是无官一身轻呐。”

曹操稍稍一愣,旋即明白黄顺所指,有些狐疑的问:“你真准备就此一直逍遥,不为官?”

黄顺点头道:“我若有出仕的意思,在荆州,凭我们黄家的势力,什么官我要不来?我就是不愿受官场拘束,更愿自由自在的活着。碰到需要官府才能解决的事,就花点银子给官府就是。

别人给官府花银子或许不成,但我可以。毕竟,我虽是一介白衣,但家里头可不乏为官的,算是朝中有人,而且关系很硬。再有银子铺路,相信没什么事我办不成的。”

曹操思忖一会,点头道:“刚才你说的,可以去办。有些事,我不能出面,你可以找曹丕和曹植他们。他们会帮你搞定一些问题的。”

黄顺大喜道:“有丞相这句话,我就可以放手大干了。”

曹操看着黄顺,笑道:“初到荆州,我再想不到,你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竟有如此大的能量。在你身上,接连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至今想不通,你是怎么办到的。今日我们难得一叙,你可能解我心中困惑?”

黄顺心里偷笑了:有曹珊这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女儿,自己早已知道曹操的困惑点在哪里,当然也就早有准备。才不怕曹操的突然袭击。

“小子不过运气好了一些,这才办成几件大事。虽然自己心中也很是得意,但要说连丞相这等高人都看不透,那就太折煞我了。我可当不起丞相如此评价。”

曹操心知黄顺说的是夏吟坊,但他显然不是问这个,“我想不透的,是当初你如何能及时、准确的出现在华容道。这可不是运气就能解释的事情。

为了弄清楚这个事情,我花了很大力气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以你当时所处的位置,以及你能收集到的前线情报,你根本不可能推算出,我会走华容道,什么时候走华容道。

甚至,等你知道我军前线失利的消息,那时间,我早已回到江陵了。

可事实却是,你有如神助,及时出现在华容道上,救下我们一行残兵败将。你怎么做到的?”

曹操一生征战,胜多败少,这与他善于事后总结经验教训的良好习惯,有很大关系。这次曹操占据绝对优势,却惨遭败绩,依曹操的习性,当然要好好回顾总结,以免以后重蹈覆辙。

结果,事后复盘,曹操这个老革命却碰到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首当其冲就是那首诗的出现!不得不说,江东诱敌深入做的很到位。当时的曹操,也动了一步到位,席卷江东的心思。但熟知兵法的他,对自己在战场上的劣势,还是有清醒的认识。对那些持重派的观点,并不是完全排斥。

尤其是收到郭嘉的遗书后,曹操已然决定行稳妥之计,先经营好荆州,再伺机经略江东。然而,恰在自己做出决定,尚未撤兵的空档,这首诗出现了!它的出现,可谓此战转折点。对江东来说,用力挽狂澜一词,丝毫不夸张。

有人竟能运用诗的力量来改变曹操的用兵决策!这一点,曹操非常佩服,虽然中计,曹操事后即使想通,也欣然接受。曹操也知道,这种亏,自己只可能吃一回,以后再无可能上当。

虽然至今曹操仍不知此诗从何而来,但曹操此后对此有了免疫力,即使尚有疑问,也没必要穷究到底。而且,在曹操心里,此诗更大可能的出处,是江东周瑜处!

毕竟,此战后最大的得益方,就是江东。把他们列为最大嫌疑人,丝毫不冤枉他们。

但另一个想不通的问题,就让曹操坐卧不安了。黄顺通过什么手段,神奇的获知前线情报,从而做出正确决断。这个问题,曹操若是搞不明白,它就一直是曹操心中的坎儿。以后指挥打仗,曹操心里,就永远会顾忌这个,从而再不能如以前般从容自信。

所以,虽然对方是未过二十的年轻人,曹操也要放下身架,虚心求教。

黄顺故意瞪圆了眼睛,不能置信的看着曹操,惊讶道:“天呐!丞相就为这事,便调动这么多力量来求证?难怪丞相会被人称作‘战神’了。哪怕只是平常人,只要有这股子钻研劲,天下也从此无难事了。

其实,丞相大可不必如此费事,找人问问我不就得了。其实,很多事情,看


状态提示:第177章 曹操的困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