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左或右,只是无法回头>第一百一十章 乌孙国的大小昆莫

“萧将军,容我将乌孙国的历史介绍一遍。”

族长杜威在他的庭帐内大宴宾客。

杜威已经六十余岁,原本是酒泉郡下杜氏家族的一个旁支。有一年匈奴人攻破了阳关,洗劫了他们村子。杜威就带着村里五百余杜氏族人向西迁徙,沿途又不断的收容难民,形成了一支几千人的汉人队伍。

他们一路转战,俘虏了一批各民族的奴隶分配到各家庭,后来便到了乌孙国定居下来。

最终形成了一个汉族人为主的部落,分为三个牧区,总人数近两万人。这里汉化的汉族人占了八成,还有两成是回纥人和掳掠来的奴隶。

杜威的庭帐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房子,也不是毡房。而是夯土的基座,上面是厚厚的毡包。他将萧隽军里哨长以上的军官请到了庭帐,宰杀了三头羊,配上马奶酒款待他们。

乌孙国的面积很大,它是由一个个部落组成的。大的部落有六七万人,小的只有千余人,分散在各个牧场上。它的都城在赤谷城,离此地尚有千余里。

自汉朝起,汉家朝廷就与乌孙联姻,先后有好几位刘姓宗亲子女远嫁乌孙,同时也与匈奴人和亲。匈奴人的公主称为左夫人,而汉家女儿称为右夫人。

乌孙是以左为尊的国家。

这就是乌孙人处在汉庭和匈奴人夹击中所采取的态度。汉庭隔的远,中间隔着广袤的戈壁、沙漠,而匈奴人就在他们东北面,说不定哪天就打过来了。

所以,昆莫王死后,立下了大小昆莫王共同治政的规矩。大昆莫是左夫人所生,有匈奴血统;小昆莫为右夫人所生,有汉家血统。

乌孙国内有四成人口是塞人,古欧罗巴人种,金发碧眼是最明显的外部特征;还有四成是回纥人,介于汉人与蒙古人、阿拉伯人人种之间;剩下的两成才是汉人和其它人种。

塞人和回纥人的大半支持大昆莫,主张与匈奴交好。汉人部落则和一小部分回纥部落支持小昆莫,主张投靠汉家。

大小昆莫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大昆莫野心勃勃,梦想着一统乌孙,成为唯一的昆莫王。整合好了乌孙国内的资源后,再向西域其他国家扩张。

小昆莫大半时间都住在各部落,每年只有一两个月呆在赤谷城。他为人低调,从不干涉兄长主持的国事,给众人留下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形象。

小昆莫曾经屡屡秘密遣使去天朝上国,可汉家皇帝一直没有实质性的举动。设在轮台的西域都护府兵力不足,空有一个衙门架子,基本已名存实亡。

萧隽一直在默默的听杜威的介绍,他话里话外的意思自然明白。他是在为小昆莫向他求助,希望能得到自己的支持。

他不敢贸然答应。自己手下就是千余人,支持小昆莫的部族加起来能出动的兵力不过两万人。而推算下来,大昆莫至少可以动员七万以上的人马。

兵力悬殊太大了!

再说,小昆莫虽然有汉族血统,但他还是塞族人种。现在因为弱势不得已才向汉家朝廷求救,一旦助他上位,掌握了实权,他会不会倒向匈奴人?

朝廷对待西域各国采取的是什么政策,自己代表的可是朝廷的态度。

很可能会演变成自己火中取粟的结局。

还有个问题关键是汉族人太少,即使夺权成功,将汉人扶植上位,可靠不足两成的汉人去统治八成的塞人和回纥人,他们也统治不了。

可萧隽不能容忍的是大昆莫倒向匈奴人,这对他的西域商道开拓计划是个极大的障碍。

乌孙国挡住了从轮台往西的主要通道,如鲠在喉!

倒是可以想办法刺杀大昆莫,可是那极有可能会造成乌孙国的内乱,最后的局面会变成不可控。

“萧将军如果能说动朝廷派出五万大军,以助小昆莫上位,小昆莫当对汉家朝廷称臣,年年岁贡。小昆莫也愿意为萧将军奉上黄金万两、骏马千匹。”

杜威见萧隽半天不言语,干脆直接点破了自己的目的。看来这杜威也是小昆莫权力中的核心人物,这个承诺事先与小昆莫早已商量过。

出动五万大军?那得把嘉峪关、玉门关、阳关三处边军全体出动,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再说遣使称臣上贡,除了名义上好听,朝廷每年的赏赐远远高于贡品,这是得了面子失了里子的事。

“老昆莫在世之时,与匈奴关系如何?”

萧隽终于开口了。

“关系时好时坏。匈奴人有时也会劫掠乌孙、车师等国,曾经老昆莫曾联络车师、疏勒、高昌、大月氏等国共同抗击匈奴。那一仗曾让匈奴人大败而归,后来便送来公主与昆莫和亲了。”

“这几国现在还与匈奴有来往吗?”

“这倒也没听说。只有车师和乌孙国直接面临匈奴人的威胁,其他几国都在乌孙国的南面,并不直接面对匈奴,想来也没什么联系。”

萧隽一霎那间有了主意。

“我要面见小昆莫,你尽快安排。”

杜威看了看他,拍了拍手,一个四十多岁蓝色眼睛却长着黑头发的男人斯斯文文的从正房里走了出来。

他一手捂着胸口弯下身去,说道:

“小昆莫见过天朝萧将军。”

杜威解释道:“这些天小昆莫一直在我部落逗留,我不清楚萧将军来意,所以一直没让他出来。现在萧将军既然有意相助,也是该和他本人商量具体细节了。”

“小昆莫,请你在纸上划出乌孙国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章 乌孙国的大小昆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