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职场>141.两个女人的争斗
头丧气的进来,笑着说道:“不是说你们大胜而归吗?怎么你倒像是打了败仗?”

姚光启心里烦闷,也不回答师傅的话,转身就走,回到自己的屋子,关上门倒头就睡,可是他心乱如麻,实在睡不着,翻来覆去。

乓乓乓,门外几声不紧不慢的敲门声,姚光启不耐烦的喊了声:“睡了?”

只听外面的人说道:“看来那老道士教的火候还不够,养气静心的功夫教的还不到家呀。”

姚光启兴奋的翻身蹿到门前:“师傅”

门外的人正是普渡和尚,和尚也不客气,推门进来便问:“听说钦差来了?”

姚光启没有回答普渡和尚的问话,他倒是有个天大的疑问:“师傅,姚广孝是谁

?您的书里有他的批注,别人的书里也有他的批注!”

普渡和尚楞了下,半天没有说话,“说来话长,以后时机到了自然告诉你。此番上战场可有收获?”

姚光启果断的回答:“战场无仁义之兵,什么天子之师王道之师都是扯淡,唯有实力和利刃能解决问题,敌人的弓箭和马刀从来不听圣人的道理。”

普渡和尚微微一笑:“你能悟到这一层,也是此番必有之意,但你想过没有,如何能止了刀兵,让苍生免受涂炭之苦?”

姚光启点头:“庸主当国,百姓一苦再苦,雄主当国,百姓苦后有甜。”

普渡摇了摇头,从怀里掏出一本经书:“这本心经给你,闲来时读读,或许以后会有新的感悟。现在说说这个新钦差吧。”

栗恕办事效率极高,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李彧一案的涉案人员彻底重审了一遍,但他只是在原有卷宗里记录的基础上提出疑问,从不推翻原有审谳定论,更没提出多提审一个涉案嫌犯,因此,只用了三天时间,栗恕就将复合案情的卷宗整理完成了。

张敬腿脚勤快,每天都会到钦差行辕走动:“钦差大人勤劳王事,果绝缜密,真不愧是陛下倚重的朝廷栋梁。”

面对张敬的奉承,栗恕只是微微一笑:“大人过奖了。大人是不是有事?”

张敬皱着眉:“说有事也不算大事,但本官觉得还是跟钦差汇报一下为好。”

“大人请讲。”栗恕很认真的看着张敬。

张敬拿出一份厚厚的抚恤名录递给张敬:“燕王领兵出征其间,曾当众许诺要给阵亡将士的抚恤加倍,下官体谅燕王爱兵如子的一片赤城之心,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下官实在不敢擅自做主。”

栗恕接过来,仔细的翻看:“确实是一笔巨款,这事我回头还要跟燕王谈谈,也要找一些此战的有功将士谈一谈,燕王在战场上,为激励士气许诺,是否有这个必要。”

栗恕的回答,虽然并没让张敬最满意,但张敬还是附和道:“是嘛,燕王也太自作主张了,没有圣旨兵符就发兵,没有朝廷准许就擅自提高抚恤,这要是开了这个头,朝廷以后凭空多了多少开支?别的大将还怎么带兵?”

栗恕看了看张敬,没有回话。张敬觉得有些尴尬,便讪讪的告辞走了。

张敬闷闷不乐的回到北平都司衙门,刚一进门,他手下一位下属便迎了上来,此人名叫萧九,笑嘻嘻的一脸奴才相,哈着腰,指了指身后的一个商人,趴在张敬耳边说道:“大人,前两日我跟您说的那事,您觉得如何?我那朋友来了,就是他,从南边过来的盐商,他打算在这边开两千亩田,输粮换引。”

张敬示意左右退下,带着萧九来到书办的小房,见房内无人,冷笑道:“你这朋友一笔好算盘,在我军户的屯田旁开荒种田,说是开二千亩荒田,实际是想疏通各卫的关系浑水摸鱼,回头他开出五千亩八千亩,只跟布政司衙门报二千亩,剩下那三千亩五千亩只要说是军屯,便不会有人去查,他这几千亩就免了田赋,你当我不明白你们这些伎俩吗?”

/book_84918/31548106.l


状态提示:141.两个女人的争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