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职场>163.谜影重重(二)
徽商齐名天下的,是徽派建筑,灰瓦白墙,曲靖回廊,建筑与当地气候和地形地势充分结合,美观与实用完美融合,将风水、美学、实用各种元素杂糅其间,是人与自然结合的典范。

除了徽商和徽派建筑,还有一样东西让徽州足以青史留名,那就是徽墨,墨本

是最常见的文房四宝之一,但徽墨对墨进行了升华,既保持了实用功能,又最大程度的实现美观,将墨上升到了美学和文化的高度,成为了文人赏玩的风雅之物。因此,徽墨,代表了徽州人对世界孜孜不倦探索的态度,代表了徽州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徽墨的主要产地之一就是徽州的歙(xi,平声,西)县,在农桑为天下之本的年代,歙县的商业基因始终顽强的存在着,就如《歙县志》中所说:“出贾既多,土田不重。操资交捷,起落不常。”、“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起者独雄,落者辟易。”由此可见,歙县的商业发展一直处于蓬勃的状态中。

回到我们的故事中来,来到歙县,一番打听后,二人总算理清了状况,歙县有两家最大的墨商,一家叫墨品堂,另一家叫一品方,这两家墨商既有自己的制墨作坊,也经营其他匠人的墨,歙县当地的手工艺人和制墨名家,都会将自己的墨放在这两家墨商的店出售。

反复商量过后,二人打扮成商人模样,雇了辆豪华的双马拉车,十分招摇的先来到了墨品堂,二人的车刚刚停在店门外,人还没等下车,墨品堂的伙计何等的机灵,看了一眼马车和二人的穿戴打扮,便认定二人一定是北边来的大商,赶紧从店内跑了出来,躬身笑着跑对姚光启跟前,哈着腰说道:“这位老客,赏墨?有眼光,我们墨品堂是歙县最大的店,所有名家的墨,在我们这里都有现成的。”

姚光启也不搭话,背着手迈着方步不疾不徐的走进店内,进来之后,先是背手站在门内高傲的四下打量了一圈,露出一脸的不屑。那伙计一见姚光启如此做派,更认定这是有身份的大主顾,便哈着腰趋步走在姚光启身前,一个劲的做“请”的手势,同时对其他伙计一甩头,示意里面的伙计上茶。

姚光启也不理他,跟着伙计来到大堂角落的待客椅前,此时跟在身后的慕容晴抢前一步来到椅子前,从怀中掏出一块蜀锦的方巾,在椅子上仔细的擦了擦,然后从又从怀里掏出另一块方巾,垫在椅子上,这才躬身请姚光启落座,姚光启这才缓缓地坐了下去。

此时墨品堂的另一个伙计恭敬的奉上一杯热茶,姚光启低头看了看,用两根手指挑起碗盖,放在鼻下闻了闻,露出一脸嫌弃的表情,随手将碗盖甩在茶碗上:“这分明是去年的秋茶,拿这种茶待客,这就是你们店家的待客之道,这穷乡僻壤的鬼地方,连个待客的礼数都没有。”

一直站在一旁的伙计显得无比尴尬了,一个劲朝着端茶的伙计使眼色,示意换茶,很快,另一碗茶被送到姚光启面前,姚光启再次挑起碗盖一闻,同时瞥了瞥嘴,仍旧不屑的说道:“这虽然是今年的新茶龙井,却不是明前,更不是狮峰山上的,这种茶在我们那怎么敢拿出来见客!算了,不喝了,这种小地方,也喝不到什么好茶。”


状态提示:163.谜影重重(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