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职场>170.谜影重重(九)
p>

姚光启的推断没有错,一桩牵动朝局,震动天下的大案爆发了。而爆发的导火索,正是方克勤上的那封奏章。

大明洪武十五年,被称为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发。

第二天一大早,姚光启就慕容晴被叫了起来:“方克勤被抓了?”

“谁抓的?”姚光启有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官差,啊……!”慕容晴突然发出一声长长的尖叫,因为他看见姚光启光着膀子站了起来。

慕容晴急忙转过身捂着眼睛:“你怎么这样。”

“哪有功夫讲礼数了,赶紧走吧。”姚光启穿上衣服,拉起慕容晴就往外跑。

当二人赶到的时候,方克勤已经被抓走,方孝孺一个人呆呆的坐在房间内,神情恍惚,目光呆滞,盯着方克勤留下的几件旧衣服发愣。

“怎么回事?”姚光启关切的问道:“是哪个衙门来抓的?什么理由?”

方孝孺看着姚光启,表情非常僵硬,似哭又笑,随即开始讲述。昨夜方克勤醒来,父子二人一直谈到天亮,方孝孺知道了方克勤的计划,更知道了前因后果,但知道了真相的方孝孺,心里无比的压抑和难受,面对姚光启,方孝孺和盘托出:“父亲太痴了,他要用自己的性命,去完成圣人的教诲,他亲口说,这么做,要为天下清毒瘤,为社稷驱病痛。”说到这里,方孝孺掩面而泣,他知道,父亲再也回不来了,刚刚的离别,恐怕是自己最后一次见到父亲了。

要说清方克勤的事,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明代所有的地方官,每年都需要向朝廷汇报上一年的财政收支状况,而朝廷核实钱粮账目的机构就是财政部和商务部的合体,当时叫户部(明代没有盐铁和度支司),明朝时的规矩,除了省里就是布政司需要向户部汇报之外,各地的州府县也要向户部汇报。就如同现在不仅省里要向中央财政提交报告,各地级市乃至县城也要向中央财政报告一样,按照现在的管理学来看,简直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好在这点上,如今我天朝的财政制度就比较明晰,因为现在只需要各个地级市向省财政汇报gdp和财政收入,而省里再将汇总上来的数字上报中央财政即可,这样既避免了重复的工作,又不会因为工作的无效累计造成错误。当然了,由此造成的各地虚报gdp和瞒报的情况也是无法避免的。兴一利必生一弊嘛。

扯远了,现在说回正题。在当时,各级地方都向户部汇报财政收支有什么弊端呢,最根本的弊端产生在收税制度上,是因为当时的财政收税,收的不是钱,更不是银子,而是粮食,是粮食就会在运输过程中有损耗,因为运粮的人要吃饭吧,你不能让运粮的人每天都去下馆子吧,那三公消费岂不是更高了?老话说,“千里不运粮”,远途运输,运粮过程中消耗的粮食,往往占到出发时总支出粮食的二三成甚至一半以上。举个栗子,比如县里运1000斤粮食到府里,派了5个壮汉推车运,壮汉每天一人最少吃2斤粮,别嫌多,这对体力劳动者来说已经很保守了。一天的粮食消耗量最少是10斤,5个壮汉一天走50里路,这已经很快了。到府里200里路需要走4天,那么这道应用题的答案就是路上至少消耗40斤。但是如果这5个壮汉都饭量特别大怎么办?一天一人4斤的消耗量,那消耗就要翻倍。如果运输的时候遇到大雨天,耽误了3天行程呢,或者说山洪冲垮了路桥,耽误了10天,那消耗就更多了。


状态提示:170.谜影重重(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