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宋武夫>第一百四十九节 夺泗
信,汴梁的百姓还呆得住。”

“但现在去沧州好走吗?”

“反正是水上来,水上去,没什么大阻碍。”

张横等六名水军将领,组织了四支船队,进汴梁的时候就晕粮食进来,出汴梁的时候,就运人出去。

张诚伯道:“现在相反怕要走的人太多,一时间运不走这么多人,反而生乱。”现在汴梁的情况越来越糟,可能一大半汴梁居民都要急着出去,四支船队只怕不够。

呼延庚道:“没事,可以卖票。”

“什么叫卖票?”

“票,就是坐船的凭证,可以用粮食买,也可以用钱买,现在一石粮食或者一千文钱,就能有一个人上船。”

“现在一石粮食是三千文,那就是逼着大家卖了手头的存粮,换钱来买船票。”

“正是如此。”

“那岂不是有钱有粮食的先走,没钱的只能留下来?”

“以后城里人少了,再把价钱降下来就是。”呼延庚又道:“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反正我们只允许带钱走,不能带粮食走,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就只能把粮食在城里出售完,然后才能走。他们集中抛售粮食,只会让粮价下降。”

“这也说得通,可是,如果这些奸商不急于走,就是要在城中囤粮赚钱呢?”

“那我们就把船票钱降一降,八百文,甚至五百文一张船票。城中居民少了,需要的粮食就少了,奸商囤积的粮食他卖给谁去?”

“若是有人买了船票,肆意加价转卖怎么办?”

“船票上都有日期,当天不走,过期作废。他有本事就每天白花钱。”

“汴梁还有些船家,他们自行载客怎么办?”

“好言劝说,将他们编入船队,买票的收入八成归他们所有。如果不听劝,自有开封府。”

呼延庚把用粮食逼迫汴梁居民迁往沧州的大略说清楚了。张叔夜问:“等百姓走得差不多了,就放弃汴梁?”

“汴梁绝不可弃。”呼延庚道,“但以后只是大宋的象征,而汴梁百万居民,将在塘沽到蓟州一带,另开新城。当地有渔盐之利,而无黄河之害。又在平卢、范阳、横海三镇拱卫之下,远比汴梁安逸。”

“原来如此,”张叔夜叹道:“汴梁东面被水淹,虽然金贼进不来,但城内的军队也出不去,前日老夫的一个旧属宋江送信来说,他已经说动李逵,火并杜彦,带着杜彦的余部,上了梁山。”

“宋江又上梁山了?张叔密你在干嘛呀。”呼延庚心中腹诽,没有作声。

“宋江派人给老夫送信来,问下一步朝廷有何方略。”

“他这哪里是问方略,这问的是朝廷的态度,若是朝廷有力量,焉能容忍在梁山伏下一支人马。这宋江,说他是问鼎之轻重也不为过。”

“那庶康,你以为该如何办?发兵进剿吗?可梁山伯易守难攻,朝廷军马,终归要先弹压汴梁。”

“宋江既然派人来问,那他就还不敢公然反叛。不知上山还有几位首领。”

“好似就是他们当初那一拨人,宋江、吴用、李逵。”

呼延庚心下奇怪,然道公孙胜不是梁山的,想想公孙胜才三十多岁,十五年前才十几岁,与梁山无关也合乎情理。公孙胜在以龙虎山的名义招揽流民。虽然现在皈依了轩辕教,但是不是真心归顺还不好说。

既然有宋江这个引子,那就不如把公孙胜也送到梁山上去。如果公孙胜真心归顺于我,那就是对他的考验,考验合格,就可以委以重任。

如果公孙胜是假装归顺,那就让他与宋江火并一场,然后再收拾剩下的那一个。

但如果公孙胜和宋江一见如故,真的“星辰相合”,狼狈为奸了,那该如何是好?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九节 夺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