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天才基本法>200.测试
给的秘籍拖到面前,翻开。

第一页上写着很俗套的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很符合秘籍流设定。

林朝夕很好奇,继续翻下去,原本好奇的情绪被震惊所替代。

在那本一百来页的秘籍上,几乎每一页上都有老林的标注。有时是改错,有时是调整顺序,有时是批注,老林还会在角落刷地写出一连串题目,密密麻麻,事无巨细。

而在书目最后,老林还给她列了一个表格,大抵是重新整理了书内教授心算方法的顺序。可能是由易到难,可能是按别的顺序排列,林朝夕也并不能看很懂。

但果然,老林还是老林吧。

林朝夕翻出自己的整理的奥数知识点表格,与之相比对。相似的格式,相似的方式,这还是老林教她的。在书页最后角落里有些烟灰,她伸手拂过,然后望向窗外,仿佛能看到老林边抽烟,边随意写下这些字的模样。

经老林的批注,林朝夕才发现,心算王这本书,其实和后来引进的正规心算书籍还有很大差距。其实她当时怼心算王说的那些话并不完全正确。

她也说不清到底是怎样的心情。

一方面对自己的不扎实感到羞愧,一方面又觉得她爸这人也太好了点,随随便便就把这种东西给一个喊师父抱大腿的陌生萝莉。

大概是寂寞吧,也可能是随便翻了翻心算王东拼西凑的这本混账东西,忍不住纠错,纠了错又觉得这狗屁玩意写的不够好,自己又重新梳理的一遍,到最后,其实基本就等于重写。

他改得太认真细致,仿佛随便找了件事做,又恰好是自己专长领域,就忍不住随随便便做好。

可说到底,还是寂寞。

那种迷失人生方向,终日无所事事,做什么都可有可无的寂寞感,林朝夕能很清楚从老林改完的这本书中体会到。

她合上书,既感到温馨,又觉得难过。

曾经,老林也拿过一本类似的书,希望她能好好练习心算,具体的理由是思维训练或者纯粹是老林觉得算法很有趣希望她也喜欢,林朝夕已经记不清了。

想来,无论是曾经的老林还是现在的老林,似乎都在期盼她好好学数学,但在这个“好好学数学”背后,其实是老林自己对数学的追求和爱。

随意散漫的,不由自主的。

之前她也认为,父母将自己未完成的追求倾注在孩子身上很不正确,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彼此独立的。

可长大后再回来,想起这些小细节,她又骤然发现当时的想法并不完全正确,毕竟世界不会有那多非黑既白、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的事情。

父母对儿女如此,儿女对父母也一样。

所以想了半天,她突然发现,好像现在还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家里鲫鱼豆腐汤的香气还没散完。林朝夕回到自己房间,夜深人静,她书桌上还摊着教师考试的复习材料。

老林患病后,和神棍没两样。

有时突然忆往昔,有时又熬鸡汤,还会突然拷问灵魂。林朝夕竭力让自己不去想老林最后那几句话,但又怎能不想?

作为前数学工作者的女儿,她的数学基础确实不差。

小时候,不光老林对她的数学启蒙很离谱,她自己也对数学很有兴趣,甚至每次上奥数班,她都高高兴兴的。

如果按照少年时路子坚持走下来,她虽然不至于成为裴之那么厉害的人,但也不至于在面对那道题时,因无知而自卑。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渐渐不相关的任何书籍。

她害怕数学,对此感到恐惧和厌烦,她深深认定那是天才领域,凡人难以企及。

想起那段时光,林朝夕浑身发冷,赶紧遏止自己的思维奔溢。

人生道路很早以前就发生偏差,就这么着吧。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老林同志。

林朝夕赶忙揉了把脸,打开电脑,找到为阿尔茨海默患者布置生活环境的内容,准备折腾点不那么容易胡思乱想的事情做。

阿尔兹海默表现为短期记忆衰退,但长期记忆可以被唤起。

所以,可以把能让他们感到舒适和快乐的物品放在家中显眼处,比如怀旧照片,喜欢的植物……

而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时常无法分辨哪间才是自己家门,所以可以在门上做特殊标记,帮助他们分辨。

林朝夕扯了张便签,将注意事项记下。

能让老林感到舒适和快乐的东西,还得怀旧?

她难道要找个什么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过程挂墙上?

一想到往后,家里可能满墙数学定理公式,还真有点带感。

林朝夕看完一堆材料,总结出要点。首要问题还是老林容易忘带钥匙,钥匙的话,换个指纹锁倒是可以解决。

但他们现在住的新村是大型老式居民区,上百栋楼,每栋楼下各带小院,如果老林出门回来,看到这些长得一摸一样的院子,很容易糊涂。

得在门和围墙上做文章……

她把便签塞进口袋,换鞋出门。

已是深夜,老居民区内路灯零星,除了野猫乱窜的悉索声,再没有其他任何声响。

她穿过天井,拨开斜坠门框上的牵牛花,站到院墙外。

在她脚边,是一整盒粉笔。

她微仰头,看着整片墙面。

小时候,他们家还住在市中心的小平房里,房子虽然漏雨,但有小天井。老林白天工作,晚上在饭店端盘子。

夜里九点,她会准时坐在


状态提示:200.测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