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柱>第二百二十四章 请辞

李缙安慰樊继祖说:“樊兄也不必沮丧,这影响已经扩散出去了,咱们的目的也算达到了,这就够了。”

樊继祖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是,咱们也不能天天都去内阁门前坐着,虽然现在皇上还没有另下旨意,说要还田于民,但这清查庄田之事,咱们该做,还是要做。”

李缙问樊继祖:“樊兄,你和夏兄,是打算要下去清查庄田了?”

樊继祖惋惜地说:“正是,要是李老弟你没有受伤,那该多好啊,那样我们三个人,就可以一起去做这件事情了。”

这清查庄田还田于民之事,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参与了这件大事的人,极有机会能名垂‘竹帛’,即名留青史,所以樊继祖在说话时,语气中才会充满了惋惜之情。

但李缙却一点也没有感到惋惜,相反,他还觉得很庆幸,因为清查庄田不比清查皇庄,皇庄是皇上的田产,别人只是代管,所以清查皇庄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但庄田就不一样了,庄田是其他人的个人财产,庄田的主人一定会极力阻拦外人清查他们的庄田,或隐匿庄田的地亩,因为一旦被清查了,没准他们就得把自己的个人财产拱手让人。

所以这清查庄田,是一件很能得罪人,且极其不好做的事情,李缙深知其难处,才不想去做这件事情呢,现在好了,他受伤了,正好可以借机将这件事情推给旁人去做,对此,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哪会感到什么惋惜啊,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了,追求不一样,想法自然也会不一样。

李缙装模作样,一脸遗憾地说:“是啊,小弟也想与两位仁兄一起去做此事,可惜…所以这清查庄田之事,也惟有拜托给二位仁兄了。”

樊继祖保证说:“你就放心吧,你的两位老哥哥,一定会将这件事情做好的。”

夏言随后开口说:“李主事,你也不用感到惋惜,清查庄田,需要耗费许多时日,等你养好了伤,还是可以照样参与进来的。”

李缙问夏言:“夏兄估计清查这京畿地区的庄田,要全都清查完,大概需要多久时间啊?”

夏言回答说:“我估计,最少也得一年时间。”

李缙又问:“这是我们三个一起清查,还是…?”

“是我们三个人一起清查。”

“可是如今只剩下二位仁兄了,怕是这时间又要增添了不少吧?”

“这是自然,所以我才希望你能早日康复…”

“你们就别指望我了,我这还没准什么时候能好呢。”

“……”

“你们原来是不是制定了三条清查路线啊?”

“对。”

“现在改为两条吧。”

“你是不打算…”

“没错,我会找人代我去跟皇上请辞,以后这清查庄田之事,就全权交给你们来负责了。”

夏言诧异地说:“李主事,你怎么忽然想要退出了呢?”

樊继祖也感到很奇怪:“李老弟,你是不是害怕了啊?”

李缙对樊继祖说:“樊兄,我不是害怕了,而是不想占着茅坑不拉屎,还有坐等分你们的功劳而已,所以…”

樊继祖打断李缙的话说:“李老弟,要是因为这些原因的话,你完全没有必要去请辞。”

夏言跟着也开口说:“是啊,我和樊御史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

樊继祖不住地点头:“没错,所以你就不要去给皇上添乱了。”

夏言附和说:“樊御史说得对,你就不要去找皇上了……”

樊继祖和夏言他们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劝上了李缙。

可是李缙却不为所动,最后樊、夏二人放弃了,怅然若失地告辞离开了。

然后过了两天,樊继祖和夏言就带人分头出京清查庄田去了。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原本分散的土地,逐渐被少数人掌握在了手中,强占农田最为严重的,莫过于皇帝的皇庄,与诸王、勋戚和宦官等人的庄田。

皇庄就不说了,因为已经清查完了,只说庄田,在京畿地区,各类勋戚和宦官的庄田,有好几百处,樊继祖和夏言他们两个人不畏艰难险阻,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这些庄田全部都清查完。

并且在清查之时,他们根据实地勘查情况,还呈上了《查勘功臣田土疏》,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那就是——将累朝皇亲侯伯受赐庄田,根据勘报文册,通融数目多寡,定为中制,量给养赡,其过多者一切裁损,以还之官。

这是啥意思呢,就是说这庄田的地亩有明确的来路也不行,比如说是皇帝赏赐的,那也照样要裁减,至于来路不明确的地亩,就不用再特别提及了,是侵占的,就还给原田主,其余的都充公,给民租种。

在樊继祖和夏言呈上《查勘功臣田土疏》之时,兴献王和王妃的尊称问题,因杨延和、蒋冕和毛纪等阁臣的妥协,已然解决了,朱厚熜取得了议礼的胜利,没有了后顾之忧,用不着勋戚和宦官势力了,也不能说是用不着了,主要是朱厚熜想借着抑制权贵扩大庄田的势头,缓和京畿地区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巩固大明的统治和他的皇位,因此他在看到樊继祖和夏言呈上《查勘功臣田土疏》后,批复说:“卿等所言深合朕意。近者八府军民征粮地土多为奸人投献,势豪朦胧请乞,侵夺捶挞,逼取地租。虽时有勘断,终不明白。民失常业何为命?京畿如此,在外可知。今宜令户部推侍郎及科道官有风裁者各一人,领敕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四章 请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