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建文天下>第九十三章 会盟
>所以乌格齐本部出动两万人,其他三部各出一万人,乌格齐令其子额色库和阿拉克把守喜峰口关,自己率领太平、把秃孛罗入关与朱棣谈判。其他东部蒙古部落入关后,在遵化附近集结,等候作战命令。

建文二年四月十九日,朱棣与乌格齐在顺义会盟,参会人员有朱棣、朱高煦、乌格齐和王行。双方都冷眼观察对方,乌格齐要比朱棣年龄大一些,也更粗壮一些,但缺少朱棣的那种贵气和英气;朱高煦少年英雄,雄姿勃发,步履轻快,行事果决;而王行则是一身蒙古人的服饰,脸色苍白,行动迟缓。

双方寒暄之后,朱高煦首先施礼道:“太师,王先生,我们双方已经歃血为盟,所以我们这一次主要是讨论一下我们两军联合作战的问题,请容小王先抛砖引玉,如何?”

乌格齐汉语一般,听了王行的翻译才明白对方的意思,不过他还是点头道:“如此甚好!”

朱高煦站起来走到地图前,用手点指道:“如今朝廷的军队已经开始围困北平,目前已经接近二十万,其中骑兵四万,但半月内,应该会增加到三十万。”

“而我军的兵力大约是步兵三万,骑兵六万,蒙古军九万。”

“但我军有坚城北平可守,至少相当于十万大军,所以我军与朝廷的人数差距不大,可以说基本持平,加上我军多骑兵,可以说反而有优势。”

“而朝廷的弱点也很明显,三十万大军每日耗费粮草无数,且我军已经掘断了了运河,朝廷短期内无法修复,其运输只能倚靠陆地,所以就给了我军截断其粮草的机会。”

“因此我建议,蒙古军负责截断粮道,我军负责守城,待朝廷的军队粮尽时,我军和蒙古军联手出击,就可以一举击破朝廷的大军,奠定胜局。”

“太师,王先生,你们意下如何?”

乌格齐低声和了王行嘀咕了几句,然后王行“啪啪”的拍起了手掌,大笑道:“高阳郡王的计策确实看上去很完美,但是在下还有些疑问。”

“王先生请说。”朱高煦笑道。

“首先,贵方守城,我们去断粮道,岂不是让我方承受南军的进攻,为你方被兵?”

“其次,贵方只是将运河掘开几个口子,以朝廷的能力,我想很快就可以修复,那时候怎么办?”

“最后,如果我方在前方鏖战,贵方守不住北平城,一旦朝廷占领北平,封锁长城,岂不是让我方坐以待毙?”

朱高煦思考了一下,然后道:“王先生,小王首先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我方有十万大军,坚守北平两月以上,并不困难。”

“至于修复运河的问题,我方做过评估,至少要一月以上,而且我方还可以派兵骚扰修复现场,拖延时间。”

“最后说到贵方为我方被兵的问题,其实并非如此,首先南军野战能力极差,贵方可以轻易胜之,其次劫夺粮草,也可以给贵方补充给养,这样难道不好吗?”

“当然不好,”王行摇头道:“如果南军真那么容易对付,王爷会向我大蒙古国求援吗?”

“还有,通州一日夜破城,在下不知道贵方有信心可以坚守两月以上?”

“最后修复运河的事情,在下也保持有疑问。”

王行犀利的反问,让朱高煦有些不知所错,不由得望向了朱棣。朱棣心中微微叹息,摆摆手示意朱高煦坐下,然后道:“王先生问的好,本王来解释一下,自本王起兵以来,其实只打了两仗,第一是保定之战,本王攻、平安守,本王以五万兵力对抗平安十万大军,还占上风,只可惜最后被突袭才落败,平安算南军中最善战的,也只是如此而已;”

“第二战是通州之战,通州紧邻运河,没有护城河,所以才被盛庸一日夜攻下。”

“而北平不同,北平的城墙更高,而且有宽阔的护城河,城内可容十万大军,另外本王会亲率骑兵在外面骚扰,借以疲惫敌军和延缓敌军的攻城进度,所以坚持两月不成问题。”

“运河的修复时间是本王精心测算的,所以王先生不用担心。”

王行摇了摇头,道:“王爷之言,在下不能苟同......”

谈判至此陷入了僵局,王行怀疑朱棣的判断,朱棣的解释也不能让王行满意。

双方休会后,继续谈判,一直到天黑,才最终达成了最终协议。

一、朱高煦带领两万骑兵与蒙古的六万骑兵一起行动,断南军粮道,延缓运河修复时间。

二、乌格齐率领三万骑兵与朱棣一起,骚扰朝廷的攻城大军。

三、待南军粮尽后,合兵攻击南军。

四、朱棣攻下京师后,登基称帝,立刻宣昭放弃长城以外的领土。


状态提示:第九十三章 会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