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游山玩水在新疆>自驾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游记(桑皮纸)
中国书画发展史的华丽篇章。还与中国书画一同背负了文化发展的传奇,中国书画与桑皮纸两个文化瑰宝曾经交融为一体。承载了我国传统造纸技艺和中国书画传统艺术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将桑皮纸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特质与现代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在传统书画用纸上呈现出时代艺术的光芒。

桑皮纸还曾借助丝绸之路南道特殊的地理优势,和田桑皮纸曾沿着古丝绸之路,搭着丝绸的便车一路向西传播,扩散到古丝绸之路的末端米兰。桑皮纸以自身特有的高贵而独特的气质,与中国丝绸一同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桑皮纸以桑树皮为材料,全部工艺全由纯手工打造。新疆南疆区域非常重视桑树,老百姓认为桑树就是人们财富的源泉,尊贵地位的保证,甜蜜生活的象征。所以大家都大面积种植桑树,也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

为什么说桑树是财富的源泉呢。从“嫘祖养蚕”开始,蚕吃桑叶,吐出一缕缕细丝,将洁白的蚕丝奉献给人类织造出世界上最华丽的丝绸。拥有桑树就可养蚕,养蚕缫丝制丝,循环往复,就可带来无尽的财富。

桑树树皮又可加工成神奇的文字承载物——桑皮纸。

桑树是甜蜜生活的象征。有一句话说的好: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一个家庭,面临经济窘迫,夫妻间为经济发愁继而争吵是难免的。生活不如意,影响夫妻感情,就谈不上甜蜜。但要是有了桑树就不一样了,女养蚕缫丝制丝,男制桑皮纸,带来的财富就是保证和和睦睦、甜甜蜜蜜的生活基础。

我们到桑皮纸制作现场,看着纯手工制造桑皮纸的过程。虽没有作业指导书,但每一环节都认真仔细,步骤紧密,工序严谨,环环相扣。

看着老人先将嫩桑树枝浸泡在普通的水里。再把已经在水中泡了三四天发软了的桑树皮捞出来,拿一把小刀削去桑树皮最表层的皮。老人劈开桑树皮的表层时格外细心,说桑树皮现在很难收购到,劈皮时一定要节约。剥去表面那一层颜色较深的表皮后,剩里面的二层皮是白色的,这一层才是用于制作桑皮纸的原料。

之后,老人的老伴将这层皮放入大铁锅中,大铁锅中加满水将桑树皮浸没,把桑树皮浸泡一会儿,开始加热煮,煮的过程中还在不停地搅拌。当然还有一锅是前面已经煮好的,白色的嫩树皮已经被煮烂,这时加入了一种叫“胡杨土碱”的天然碱,使之形成像泥巴团似的粘料。

第三步,老人捞出这些已经煮得很烂的桑树皮放在一块石板上,让徒弟用一种特制的短柄木榔头锤击敲打粘料,直到桑皮变成一个白色的糊状饼,再将糊状饼进一步捣烂使之成为皮沫。将皮沫放入一个空的木桶里,用木枝进行搅拌。搅拌之后,糊状饼一样的桑树皮变得像煮好的浆糊一样粘稠。这个粘稠的浆糊就是初级的纸浆。纸浆过筛,把一些不规则的渣滓过滤出来,过滤后的纸浆就可以用于造桑皮纸了。

第四步,老人舀出被浸泡的纸浆,倒进底部是极细的一个长方形筛网中,并把长方形筛网浸泡在水里,用小棒不停地搅拌长方形网中的纸浆,直到它们能够在长方形筛网底部形成厚薄均匀的一层沉淀。再用一个爪形工具将纸浆在筛网中轻轻碾平。再把长方形筛网晃一晃,提起筛网,滤去水。

之后,把这些铺好纸浆的筛网拿去晾晒,将其置于阳光下暴晒一小时左右,等纸浆干了之后,从筛网上揭开晒干的桑皮纸。一张淡黄色的上好的桑皮纸就完工了。

我们看着纯手工制造的桑皮纸,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纸张了,在我们看来它已升华成为了一件老艺人的手工艺术品,是一件精雕细琢的精品,难的有这种收藏艺术品的机会,必须收藏。


状态提示:自驾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游记(桑皮纸)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