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赟希梦>37.美国往事(3)
家庭,爱尔兰移民后代,纵使再亲和礼貌,也是会让麻烦产生。

这让周士礼挫败不已,在最开始工作时,他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去华人商会学习英文,幸而,雇主一家都是不错的人,他们上一辈移民来到美国时,同样也做着低廉的工作,是以,他们多多少少也能理解漂洋过海来的异乡人。

日子看似渐渐地归于平常,周士礼在短短的几周后,已经会简单的一些句子,但口音仍是惨不忍睹的样子,可雇主一家给予了最大的包容,而孝贤却要好过不少,他能跟雇主家的小儿子玩耍,在周士礼不察觉间,聪明的孩子已经比周士礼的英文更加娴熟起来,时不时还会冒出一些奇怪的词语。

雇主家住在电报山的坡间,男雇主叫文森海克,就在电报山开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有一个八岁大的女儿伊迪丝和一个四岁的儿子戴文,周边住的皆是律师、商人中上层人士,偶尔外出时,也是能看见几个华人从各家而出,事实上,排华的情绪只在平民百姓的愚昧间传播着,这些上层社会里的人们,并不会受社会喜好办事,这也印证了伍子洵的结论。

电报山的街区建在一片斜坡上,划分成了三块区域,中间区域里有一块方正的广场,从山坡上沿着两条大道便可到达,这里多是两层楼的建筑,街区并不大,但却是旧金山相对富足的社区,街道里总能见到一些手持警棍的警察集体聚在各处闲聊,俨然一派和谐之气。

可谁又能想象到,就在距离旧金山不远的尤利卡,已经水生火热。——解释3

周士礼在最初的几天里,见到那些警察极度恐慌,恨不得整日不出门。他在来美国之前是听说过美国人不欢迎华人,可当他来到这片土地时,却又觉得自己有些草木皆兵。

警察们见到像他这样的华人时,连眼神都没有给一个。在后来的经验中,他总结出来,这里的华人数量并不少,雇主们都是社会界的精英,谁也不要为难谁,这是电报山里人人默认的秩序。

在之后的月余里,周士礼已经逐渐适应了海克一家的步调,连周孝贤都俨然找到了好朋友,便是戴文海克小朋友,两个孩童年岁相仿,戴文对于周孝贤报以了极大的兴趣,他会在一堆乱七八糟的言语里给周孝贤上上一课,而周孝贤小朋友便会孺子可教。

在一月漫长的适应时间里,电报山发生了一次**的游行,就在方正广场上,周士礼正好从外归家,被无情的暴乱份子砸破了额头,可他仍旧弄不明白原因。

如果周士礼会看当地的英文报纸的话,那么他就会赫然明了,就在本月悄然结束的最后几天里,美国众议院提出了明文法案,禁止一切华工入境美国。——解释4

而在电报山生活着的华人们,却被雇主们“藏匿”在这一片小小的天地里,并不是电报山的白人们有多么拥护华人群体,而是他们需要华人的勤恳和忠诚,这两点远远比白人佣人更加可靠。

海克一家同情周士礼的遭遇,亦是因为同为移民的经历。

………

而此时的伍子洵三人,依然漂浮在太平洋上,连洛杉矶的海域都还未出。

船舱里有盏明亮的油灯,可伍子洵点亮它的机会并不多,每日入睡时,窗外的月光明晃晃地从窗户射了进来,已经足够照亮狭小的船舱,这导致他日日难以入眠。

三人自登船后,见面的机会只在每日的饭点,尽管房间都是挨着的。

伍子洵的行李本来就不多,如此枯燥的航海之旅,他唯一能够伴身的东西,就是从太平洋号上就存在的笔记本。

谁也不知道笔记本上记载着什么。

又一日的晚间,三人约好去餐厅用餐,甫一进餐厅的门,齐刷刷地白人看了过来。

三人不得其解,只得倚在角落里,正巧旁边搁置架上摆放着一份报纸,爱莎被醒目的标题震惊不已,报纸上的内容写到;“美国众议院于今日提出关于禁止中国人入境的文书,文书里赫然写道,华人劳工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目的入境美国,华人劳工在美国境内的所有工作都得暂停,并且必须尽快离开美国国境,否则,美国当局将有权行使遣返措施。”报纸的报道时间就在几天前,波士顿号停靠洛杉矶的那天,应当是有人带上船的。—解释5

爱莎有些恼怒,惶惶不安地看向费尔曼。

费尔曼接过她手中的报纸,认真地看起了文书的内容。

片刻,颇有些不在意地说道:“不要着急,只要仍在船上,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想好对策,更何况子洵并不是以华人“劳工”的身份,他有美国工会颁发的合法身份,那帮自命不凡的议员们不可能抹杀了自己的面子,你知道,他们很在意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语气里夹带着嘲讽。

他又接着说道:“而且这趟行程,至少会持续六个月。”语气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嘲讽,还寓意颇深地看了看爱莎。

一旁的伍子洵却突然开口感叹道:“六个月,大约是足够我回到广州了吧?”

是啊,六个月的海上漂浮,足以避免许多问题了。


状态提示:37.美国往事(3)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