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王者小日记>007.说点正经的
雄的王者水晶,所以在这里就以最最黑的非酋来计算所需要的花费吧。

网上搜了一下,早有人公布了公式,以最差的幸运值来算,360点满幸运值,这样的话总计需要60点券乘以360幸运值,等于21600点券,等于2160人民币。

当然,如果使用五连抽的话,那么就是1944元人民币。

8个英雄乘以1944元,等于15552元,再加上前面的11149.4元,完全制霸这游戏中,以当前时间点来算可以得到的全部英雄和皮肤,总计需要26701.4元。

嗯……距离六万元的预算还是差了一半多了呀……?

当然,我也不能排除这熊孩子完全是冲了个六万多块钱,然后光是摆在那里留着以后慢慢用作数。

不过另一方面,我还是觉得这里面可能有新闻攥稿人方面的“适度”夸张,用来博人眼球。

试想,如果这稿子写成“小学生瞒着妈妈从妈妈的卡里面挪用了一万多元买《王者荣耀》”,这新闻的劲爆程度想来应该会直线下降吧?对此,我表示理解。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王者荣耀》是用来背锅的。那小学生的确是花了六万多元,不过并非完全花在这游戏上。新闻记者为了能够凸显出一个冤大头,特地把《王者荣耀》作为主要介绍也不无可能。至于其他的各种网购啦,吃大餐啦,瞒着父母买各种玩具啦之类的写出来会显得很杂,没有重点,所以忽略不写了。

咦?我这篇文章是用来帮《王者荣耀》洗地的吗?

没有的事!

即便没有六万元,真的让小学生往里面投了一万多元钱依然是一个看起来比较严肃的事情。

新闻里面有说道,登陆《王者荣耀》的界面之时完全没有任何关于18岁以下儿童的控制提示,在支付界面自然也没有这种需要验证身份年龄的事情。

不过这也比较正常,毕竟登陆用的qq和微信很多时候都是使用大人的手机,大人的身份证进行控制的,这游戏可以理直气壮地表示登陆者是大人,既然是大人那么当然就没有必要去进行监控。

当然,这位母亲的事情的确是做的很不好,你帮儿子绑定了手机和银行卡,之后又不解绑,甚至还告诉了儿子支付密码。最后儿子花了钱你又怪人家企业没有核实小孩子的身份信息和消费能力,企鹅又不是每次支付都要跑过来给你打个电话问你“喂,你刚刚要买皮肤了,是你自己要买的吗?”

这种事情最近还真不少,之前那个小学生打赏主播20万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呢。

那么,这事情要怎么解决呢?

关于这种大额消费,我国的《合同法》中的第四十七条其实就有相应的处理方式。

我在这里不搞什么法律科普,法律文案的定义比较晦涩加教条,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一个小屁孩如果花费了明显不符合其家庭收入的巨额钱款的时候,都不能够被认定这种花费是合法有效的。

就以这个时间来说,如果这个熊孩子花了一万多元钱,那么腾讯必须自己跑过来向这熊孩子的妈妈确认一遍“你好,你家孩子刚刚买了一万多元的皮肤,请问你是否同意?”这样。

如果这个妈妈在一个月内没有做任何表示或是直接表示不同意,那么就代表她不同意这次购买,腾讯必须把钱退还去。

所以,这就是保护熊孩子的家庭不要因为孩子太熊而做出的保护机制。

不过嘛……这个事件中,你要家长来证明这一万多元是你孩子花的?怎么证明?

你绑定的卡,你注册的号,甚至连密码都是你的,就算企鹅现在突然转性,成为一个慈善组织机构,那么你要怎么证明这些密码不是你自己打的,而是你家熊孩子打进去的?

这就是一个取证问题,而因为谁主张谁取证的法律逻辑,所以这个妈妈承担起了举证责任。

所以,除非每次当熊孩子花钱的时候有个监控摄像头把他的所有行为全都记录了下来,否则真的很难证明这一点。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妈妈恐怕真的是有苦说不出了吧。

这案子的妈妈已经提交起诉了,如果企鹅强硬点的话,她会直接败诉。不过我觉得结果可能温情一点,稍稍退还一点钱,做了一个调解处理。

那么说回来,《王者荣耀》的消费比起其他手游的确是便宜许多,最脸黑的非酋也只要两万五就能制霸所有可以购买到的皮肤,可这也并不是这个游戏对于未成年的消费保护比较松懈的挡箭牌。我觉得以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来说,企鹅应该设置一个短时间内突然开始大金额消费进行一个保护和提醒机制,如果可以对母亲银行卡绑定的手机进行一个“大金额消费警告”来寻求确认的话,那么这个事情或许就可以扼杀在萌芽之中。

前段时间的熊孩子打赏主播这事情我是不指望他们会这么做了,但是以企鹅的社会地位和《王者荣耀》并非短时间捞一笔就走的游戏属性来说,我觉得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了,如果再碰上那种手机号码、密码、银行卡、身份证号码全都交给孩子然后再给与他飞一般的自由感觉的爸妈来说……这还真是无药可救了。

所以说,企业方面的监控责任的确有必要,但作为一个家长,你总不能一味地让社会来帮你看管你自家孩子的方方面面吧?

md,写着写着又像广告了。

没事!反正能来看这文章的估计也都是早就入坑的


状态提示:007.说点正经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