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古国物语>第四单元第一百一十七节
居住呢?”庐安说:“这样吧!这件事你们先去商议,有了结果再给我说。”重住说:“主上,这件事越快越好,等的时间一长子民就不愿意走了。”庐安说:“为什么?”重住说:“氏刚就职的时候,出什么命令子民很容易就照着做了,过一段时间,子民执行主上命令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折扣。”庐安说:“我怎么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律呢?”重住说:“既然主上不信有这样的规律,那就请用时间来证明。”平怀的重孙女重怀说:“君臣失和,大不祥也!因为利益发生争斗是可以原谅,如果纯粹为了斗气,这是不可以原谅的。”庐安说:“你说怎么办?”重怀说:“迁居势在必行。”庐安说:“往那里迁?”重怀说:“自古宜居之地,皆依山傍水,东行四十里有一座石鼓山,这座山非常雄伟,却并不险峻,四时分明,草木qín_shòu都得到很好的滋养。”

庐安不等她说完就说:“明日出发,不得有误。”大家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停当就启程了。一路上各种辛苦不是文字能描摩清楚的,到了目的地,庐安就开始谋划着要解散现在的团队,重新选择自己需要的人。很长一段时间,庐安没有约见重住、重怀、重空,却经常与另外两个人议事,这引起了三人的强烈不满,她们来到庐安住的地方,指着庐安次子破口大骂,幸亏有侍者拼命护驾,否则他一定会被这三个泼妇生吃了。有了这次噩梦般的经历,他开始跟两位亲信商议,能不能恢复穴居。其中一位亲信说:“我知道主上是为那件事感到不快,但回到过去的状态,怕是没有办法实现。”庐安说:“我硬要这样做,谁能够阻拦呢?”那亲信说:“没有人能阻拦,可这样与你的声名有碍啊!”

庐安说:“怎么个有碍法儿?”那亲信说:“巢居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能够取代穴居,是因为它更加方便。你想让人们舍弃自己喜欢的东西去过已经被自己放弃的生活,一旦这种情绪被团队成员利用,你的处境就堪忧了。”庐安说:“这么说我只能过自己不喜欢的生活?”那亲信说:“你具有非同一般的才能,为什么不自己发明一种新的居住方式呢?”另一名亲信立刻说:“主上,如果你能够社稷出新的居住方式,如果这种居住方式能够被人们所接受,你就会像大巢氏一样被后人传送,你的恩德将造福一代有一代人类。”自从那日一时兴起做了犯上之事,三位团队成员就开始大力散布对庐安不利的消息,希望可以激起子民的怒火,一举将他推倒,重新立一个氏。

庐安却在这个时候宣布闭关,所有事务交给自己的两位亲信料理,三位团队成员根本没有把这两个人放在眼里,两位亲信三位团队成员休息的时候,请所有子民到高台周围议事,大家去了之后,侍者当着大家的面叙述了事情的经过,两位亲信站在她的两侧,等她说完了站在侍者左边的亲信说:“这三位不仅犯上,而且图谋造反,这样的人如果不杀,绝不可能有太平。”三位团队成员得知消息之后立刻逃之夭夭,没想到两位亲信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很快她们就中了埋伏,被捕之后,她们还期待通过自我辩解活命,没有等到天黑,她们就被杀死了。庐安呆在一个山洞里苦思冥想整整四十九天,终于有了眉目,出关之后听了两位亲信的汇报,说了许多责备她们的话,说到动情处竟然哭了起来,最后正式聘用她们做团队成员。

庐安关于新型居住方式的构思是这样的,一开始他只是想到给巢的上当加一个盖子,其实许多人早就那么做了,后来他想把巢弄的大一些,最后是现在的两三倍,可这样一来就不容易在书上安放。转念一想,为什么一定要住在树上呢?如果不在树上,巢必须足够坚固,这样才能保证巢不会被野兽轻易摧毁,从而让人有生命危险。巢不但要坚固。还要把它牢牢的固定在地面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保证人出入方便。他决定的巢的一半埋进土里,这样可以保证巢能够被固定在地面上,然后在巢面向阳光的位置开一个口子,然后用树枝编成一片将口子盖上,这个片状物就被称作是扉,它就是后来的门。其它都是较粗的木头紧挨着围成一个圆,这就是后来的墙,上面先用木头搭出一个圆锥的形状,再用干草覆盖。

这样的新居舒适、明亮、安全,为了自己的安全,庐安让壮士为自己站岗,任何人想要跑去袭击氏,将变的极其危险。庐安设计的新居让他在子民心中的地位空前提高,之后他虽然做了氏,却碍于他是个男人,又非宗室成员,是所以一直没有尊号。为了表彰他设计新居这一贡献,给他上尊号为有巢氏。他对那亲信说:“我设计的巢才是真正的大巢,为何他是大巢氏,我是有巢氏?”那亲信笑着说:“那个大巢氏不是指他设计了很大的巢,而是指这个人很伟大。”庐安说:“巢怎么讲?”那亲信说:“大巢氏的意思是大哉!发明巢居的氏。”庐安说:“你可真能编,不过我也不想计较这个,谁设计的巢更大,这不是一目了然吗?”那亲信说:“主上,你设计的巢给子民生活非常大的便利,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一定会兴旺起来。”

那亲信说的话很快就应验了,庐安设计的新居成了所有子民的骄傲,许多化外之名也纷纷前来依附,他们羡慕庐安的子民拥有漂亮舒适的新居。庐安治下的子民越来越多,新居刚开始


状态提示:第四单元第一百一十七节--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