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兴八百年>第35章 此言大谬

次日,上午。

皇极殿,宣室之中。

随着礼官的一声“陛下驾到”,前来参加小朝议的众臣齐齐躬身礼拜。

与大朝议不同,参加小朝议的多是在京的官员,而除非地方郡县长官有要事,否则不得无故离开地方来京参加小朝议。

众臣抬头之后,赫然感觉到端坐在天子宝座上的青年皇帝,气质与五天前相比,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天前大朝议时,刘毅虽然言谈举止颇有帝王威仪,但在众臣眼中,他只是个带着幼嫩气质处处模仿王者威仪的小青年,难以用气势对众臣制造压力。

换句话说,五天前的他若是离开皇位,脱掉天子冕服,气质与普通的青年才俊却没有太大的区别,放到茫茫人海之中恐怕很难让人一眼看出他的与众不同。

而今天不一样了,端坐在天子宝座上的刘毅,简直就是天生的皇者,一举一动在众臣眼里都充满了皇者威严,犹如天空的煌煌烈日,令众臣不敢与之对视!

刘毅身上散发的无形威压,说起来很玄乎,实则是他故意释放了先天武者的气场。

他那太过庞大的生命气息对普通人的压制,犹如老虎对百兽的压制。

众臣会产生刘毅气质大变的感觉,乃是生物之间弱者惧怕强者而产生的本能,实际上他们适应一段时间自然就会习惯刘毅的庞大气场。

“今日小朝议,众卿可有急事、要事禀奏?”

刘毅收敛庞大的气息,换了一个舒服的坐姿,朗声问道。

由于宣室属于大会堂似的建筑结构,刘毅不用大声说话,大厅里的众臣也能听清他说话的内容。

刘毅足足等了好几分钟,仍无一人出列奏禀事务。

“既然众卿无急事、要事禀奏,那便议一议四日后,朕离京祭奠先帝,谁来做京城留守的事吧!”

皇帝此话一出,众臣顿时议论纷纷。

众臣都知道四天之后,便是太平帝的祭日,刘毅身为当朝天子,又是太平帝的同母胞弟,必然会去太平陵履行三日的祭奠之礼。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对于历朝历代的朝廷来说,祭奠先皇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何况是在这个以忠孝至上的大汉朝!

朝廷眼下最要紧的事,便是筹备祭奠先帝之事。

四日后,刘毅就要离开京城,到时候谁来留守京城,干系重大!

大汉朝早已普及无线电通讯,重要的军国大事,皇帝在外一样可以处理,朝廷的寻常公务各部门照旧办理即可,但皇帝不在京,总得有人应对京师的突发事件。

先秦时期,诸侯离京,会给予太子临机决断之权,让其担任监国或都城留守。

可是刘毅连儿子都没有,又何来太子?

所以,他只能从众臣之中,选择一两名心腹,担任京城留守。

在场众臣之中,凡是正三品及正三品以上的人,理论上皆有资格担任京城留守。

虽然他们当中的个别人物很想当这个京城留守,比如野心勃勃的梁士彦。

但梁士彦是总参谋长,帅阁四副帅之一,让他一个军方出身的武将担任京城留守,显然文臣们是不会同意的,对于这一点,他有自知之明。

其他有心想当京城留守的人,也不会傻啦吧唧地唆使手下马仔向皇帝进言,推举自己当留守。

不过,搅弄风云,离间刘毅与先帝心腹之臣的事,梁士彦却可以肆无忌惮的让手下马仔们去做。

就在众臣议论纷纷之时,一道铿锵有力的声音,赫然响起。

“启奏陛下,臣杨庆,冒死向陛下推举一人!”

众臣闻言,纷纷侧目,向说话的人看去,发现是杨素的堂侄礼部侍郎杨庆。

对于杨庆的言辞,多数朝臣皆感到不解,推举贤良乃是常有的事,何来冒死一说?

刘毅也心生疑惑,颔首道:“杨卿想推举何人?”

随着皇帝的发问,喧嚣的大厅立即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把目光移向了杨庆。

站在大厅中央的杨庆,如同一尊迎风而立的旗帜,腰杆挺拔,直直望着天子宝座上的刘毅,大义凛然的说道:“先帝尚有二子现居于建成侯府之中,陛下何不立先帝长子植为储君,以任监国,留守京城?”

杨庆话音刚落,室内顿时哗然一片!

有骂杨庆胡说八道的,有指责他居心不良的,还有说他得了失心疯的。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经杨庆这么一说,心思活络了起来,瞬间想起名声很不错的太平帝长子刘植。

刘植虽说才十岁,但历代皇子满八岁就开始到地方上历练,若非太平帝意外驾崩,刘植定会以皇子甚至是储君的身份外出历练。

刘植从小身体强健,八岁时的身高已经和十二三岁的孩童差不多,如今十岁已似十五六岁的少年。

而且,他少幼聪慧,重礼尚贤,若让他监国,也未尝不可。

何况,刘毅的皇位是从太平帝手里得来的,若他立太平帝之子为储君,待他百年之后,帝位便回到了太平帝一脉,如此一来,岂不是留名青史的一桩美谈?

当然,有这种想法的朝臣毕竟是少数,而偌大的宣室之中,赞同杨庆提议的也只有三人!

一个是刑部侍郎梁文节,一个是教部侍郎李存,另一个是吏部侍郎陈守义。

这三人之中,只有梁文节是梁士彦的马仔,其他两人都是心思活络之后,一时冲动站出来的蠢蛋。

各部下设若干署,每署由侍郎


状态提示:第35章 此言大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