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蝶侠>第四十一章中秋节(上)
重的活动要属拜月。整个上海有好多处拜月地方,但最大最有名气的拜月活动,当然是冲着东海的滴水湖上的拜月活动。

滴水湖每年到了中秋节,就开始装扮起来,环绕湖一圈的木板路边山,全部挂上灯笼,这些灯笼全部是手工裁剪的,上面不再是谷物,而是各种花的样子,牡丹、水仙、莲花等,百花争艳。夜晚这里在灯笼的照亮下,变成花的海洋。最终要的还是那条登月桥,通体襄成了银色,由西岸向湖中心架起,这可是链接月亮的银桥。两边的灯笼,红红的,灯上的花朵不在各式各样,只要一种,宝相花。这是一种虔诚的祈祷和祝福。

夜晚来了,月亮升起,青年男女开始在这里拥挤,大家都穿上的汉服,这是只有中秋节这天才穿上的衣服。民族的传统节日,就要有传统的气息。年轻的女孩,在半臂襦裙和半裸胸慢来罗群,就像天宫的仙子在湖边嬉戏,等待自己的如意郎君。男子不可以拜月,但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更何况最后还要和自己的爱人,一起点亮花灯,写上祝福,一起放在湖面上。他们也穿着长长的袍衫,陪着佳人,等着拜月的开始。

时间一点一点走进,一律古筝声打破夜晚的吵闹,让所有的声音安静下来。那曲每个拜月上都会弹奏的《霓裳羽衣曲》开始响起,婉转的古筝声,飘荡在湖面上,游走在人们的耳旁。接着磬、古、萧、笛、箜篌等乐器,单一敲打出声音,彼此交错,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美轮美奂。

拜月仪式要开始,桥上的灯笼旋转起来,宝相花在湖面上,相互交应,宛如人影,伴着《霓裳羽衣曲》在翩翩起舞。桥头上,徐徐登上天宫的仙子。第一位缓缓呈现的女子,朝云近香髻,生动无比,满头的金叉,格外耀眼。一身朱红色的齐腰襦裙衣,就是夜空中的一点灯。

此女移动莲步,宛如走向月宫的仙子,那身朱红的齐腰襦裙,是那么的美丽。薄如蝉沙的披帛,在风中飘荡,映衬着朱红的襦。大红色的群腰,系上长长的裙带。朱红色的帷裳,漏出朱红的长裙,上面印着朵朵宝相花。

缓步走来,玉环轻敲之音,在舞曲中游荡。宫绦上两块朱红的玉佩,尾端红色的流苏,随着脚步,相碰的妙音,由远而近。

后面的跟着一排仙子,也慢慢走到桥上。一排个九位仙子,列在两边。她们身上的汉服,没有一点红色。飘飘若仙,一身白衣。齐腰襦裙,洁白如月色,在水中倒影着。双手提着灯笼,跟着祭祀后面。

曲子悠悠而清雅,莲步缓缓而高贵。现在热闹的人群,全部凝视祭祀的队伍。倒不如说,被这群仙女的美姿迷住。

登月桥走完,后面的仙子停下来,那位满身朱红的仙子,继续迈开莲步,一步一个台阶,走上祭台。行拜月大礼。

赞礼立在一旁,*的喊道:“三上香。”

一位执事仙子走过来,抵上三只香。主祭接过后,在烛台上点燃,向月神鞠躬,最后将香插在香炉中,如此三次。

赞礼:“三敬酒”

执事仙子斟满酒樽,递给主祭,三敬酒。

执事仙子递上祝文,主祭在舞曲中,赞美月亮,歌颂月亮。结束后,就祝文伴着月光纸,一起焚烧。

现在开始拜月,“拜”主祭自立,双手加额,双膝缓缓的下跪,同时着地。双膝并紧,臀部落座在脚跟上。双手合掌贴在地面上,脑袋慢慢落下,额头最后贴在手掌上。

“兴”主祭慢慢直起身来,手跟着齐眉。

“拜”“兴”“平身”主祭直起身来,双手齐眉,双腿慢慢站起来。

现在所有的仙子,将手中的灯笼放在地面上,执事仙子,赞礼也加上,都站立不动。

“再拜——”所有的仙子一起行拜礼,“兴”“拜”“兴”“平身”

拜月完毕,仙子们提起灯笼。主祭转过身来,面向岸边,轻声吟唱:“放花灯,我为你们祈祷。”

听到主祭仙子的话,岸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开始活动起来,把他们准备好的花灯都拿出来。点燃花灯,轻轻放在湖面上。花灯随着水面的波浪,飘向远方。

主祭仙子转向月亮,默默想月神祈祷,最后再行拜月之礼一次。

至此赞礼唱道:“礼成。”

主祭仙子走到祭台上的石桌边,拿起刀,将台上的贡品月饼,切分开来。这是祭祀的贡品,可不是谁都能吃到的。每年祭祀的贡品,当然都是给,为这座城市操劳的人。今天的贡品又会给谁呢?尤其是月饼,谁会第一个吃到。

警车开道,一辆黑色的商务车停下来,李市长和赵市委书记,两人从车中走下来。这是惯例,每年的中秋节,市长和市委书记都要到的。一方面需要他们宣读赞月词,更有重要的是,贡品的第一份月饼,是属于这两位为城市操劳的人。

今天却又一位很不受欢迎的人,日本皇室明孝天皇,竟然也跟着来了。明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要让日本人参与。

武警将所有准备抗议的群众,全部压下。挡出一条路来,李市长和赵书记,俩人领着明孝走向登月桥。后面跟着两个黑衣的保镖。

在人民群众义愤的声音中,几人走到祭台上。李市长皮笑人不笑的说:“明孝阁下,这就是我们中秋节的拜月之礼。”

明孝神色庄重的看去,环顾一周,然后叽里咕噜的说了几句话。大致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拜月仪式不行,汉服也


状态提示:第四十一章中秋节(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