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国行>第157章 榨干

姜乾一行多人前往徐国之事,姜闵此前从未提起,陈韵风也没透半点口风,时至今日依然什么也没说,也许在自己来之前他们已经私下说过。

姜闵拿出一封陔陵发来的公函递给百里燕(既魏贤)阅览,内容很简单,要广信出粮赈灾。

“赈灾?”百里燕诧异。

“是啊,春耕在即,而去年蝗灾受损者十之八九,倘若不能在春耕之前稳住民情,势必造成时局不安。但乾儿一路赶回,沿途所见已有蝗虫再起之象。此番陔陵捐粮,孤甚感为难,特请诸位前来磋商此事。”

但凡有封爵者,平时所得几乎无需纳税,但并非没有后顾之忧,每逢国家大难,税收征无可征情况之下,中央集权可强制向封爵者摊派。

如当年大旱,广信公“被”捐了三十万石粮食,以及无数的金银财宝,几乎掏空大半内府积存的积蓄。

这几年刚刚喘口气,又要摊派,就是地主家也没隔夜的余粮,更何况广信公等着造反,隔三差五的来掏腰包,早晚要被陔陵那边掏空。

倘若不给,落了口实给陔陵,给,就得掏空自己,着实是进退两难。

此时陈韵风、姜乾、姜蓉及在座众人目光都落在百里燕身上,多半是此前已有共识,拿定了主意,想看看他是什么态度。

百里燕思酿片刻说道:

“启禀主公,在下以为此粮该借。”

“该借,这是为何。”陈韵风大出所料问道,只以为魏贤应该也提议拒绝。

“陈兄,倘若咸西、丘南两郡民变,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揭竿而起,来势定将比当年旱灾之民变更加汹涌,北海郡、都郡将首当其冲,敢问陈兄,届时广信面对汹涌义军,该当如何。”

“咸王定要遣大军镇压,更何况晋军驻扎江东,水师遍布北海,随时可登陆击退乱民。”陈韵风道,其他人默不作声看着。

“话是如此,但倘若晋军隔岸观火,咸军又无粮,广信城又靠谁人兵马自保。”

“但即便认捐,也难保米粮不被陔陵克扣私吞,乱民仍将揭竿而起,到时陔陵仍然见死不救,与不捐粮又有何异。”

“陈兄此言差矣。不捐粮,陔陵铁定不会来救,捐粮再不来救,主公可自谋出路。”

陈韵风闻讯一怔,忙是又问:

“如何个自谋出路,莫非将大事提前?决不可。”

“非也。倘若捐粮后陔陵仍见死不救,广信又有何由再受咸王约束,难不成拥兵守土还能有错。”

“嘶……”

姜闵心头一亮,正细想之时,紧挨姜乾的罗松亭立身而起说道:

“主公,魏公子所言倒也不无道理。只是乱民何时起事,尚未可知,情势是否危及也亦未可知,倘若乱民折腾三五日便偃旗息鼓,主公捐粮便是白白给咸王做了嫁衣。

倘若乱民在秋后起事,东原、岁当、江东三郡仍有两季粮食可征,更何况咸王也可向晋国买粮,主公捐出粮草,与拱手白送有何异同,甚至还令咸王摸出广信深浅,这于主公有何好处。”

罗松亭所言,百里燕此前倒也没想到。乱事将起这是广信公府上下的共识,只有咸王身边的那圈猪才会异想天开的以为天下成平寥无战事。

倘若民变的基础力量不足,不足以掀起浩大战事,反而容易被咸军平定,广信城捐出几十万粮食反而什么好处都得不到,还被咸王摸透广信的深浅。

若是民变发生在秋后,去年受灾较轻的都郡、东原郡,还有没有受灾的岁当、江东郡,依然有两季稻米可以征用,平定民变的概率极高,没人能保证民变一定会席卷全国,更何况晋国并非就会见死不救。

甚至长孙国还会背后捅一刀乱军,三国联手剿灭乱民不是没有可能。

但认捐和不捐政治上完全处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姿态。倘若不捐,政治上将极为被动。

正如罗松亭所言,民变的声势和激化矛盾的时间难以确定,民变倘若早早被平定,不捐粮反而容易落把柄给咸王,甚至不惜以军力逼迫广信公削藩。

倘若认捐,民变被正压也就罢了,就当是做慈善,还能让陔陵那边放心。

倘若大规模农民起义,攻破北海郡,兵临广信城下,陔陵还见死不救。到时候扩军备战佣兵自重便是顺理成章,即便平定了乱民,手中几万兵马是真的吧,咸王还有什么脸面要求广信解除武装,强行削去兵权,最后反而再度引发大规模民变和广信公叛乱。

因此认捐粮草将获得内外政治上的主动权,而不捐,将极为被动,等于提前告诉陔陵,广信城见死不救,逼迫陔陵也见死不救。届时民变一起,广信贸然扩军,倘若民变被镇压,咸军、晋军反手就可能以不臣之心平灭广信,这才是最危险的。

但罗松亭担心的倒也不无道理。

谁手里的资源不是血汗劳作得来的果实,又不是几百几千石粮食也就算了,开口就要征用几十万石,就算广信再富裕,再抽几十万石粮食,也得把老底抽空。

万一民变声势浩大,陔陵再见死不救,广信连扩军养兵的资本都没有,何谈自保。想到这里,百里燕也知道捐与不捐都进退两难,两个计划有得有失,想要兼顾两者几乎不可能。

他没有反驳,罗松亭继续刚才的话接下去说:

“主公,捐粮之事当就此回复咸王,至多拿出一两万石粮草打发便可。至于咸王如何作想,那就随他们去。

就眼下计


状态提示:第157章 榨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