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国行>第315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
天时间,要在两三天内抵达根本不可能。

因此需要一人两匹马,日行二百五里以上,才有可能在两到三天之内抵达鼎炀,第三天晚上或第四天抵达广信,抢在叛军之前一天至两天率先接管两地。

之后咸王即刻召见了叶信与鼎炀侯,即刻收拢大军北上鼎炀。

出宫时已经是巳时七刻,百里燕本想去探望公孙岳,问他雷城晋军按兵不动之事,但想到整个中原北海地区都是愚论派的地盘,公孙岳这个隶属于雄论道的内应,连秦翰的存在都不知道,显然更不可能知道叛军对雷城晋军做了什么。

回公使府路上尽是满目疮痍,尸体虽然被清走,但地上殷红的血迹尚存,角落里甚至还有没有来得及清理的人体残肢,以及不知道是动物还是人的内脏的下水。

城东的大火多数已经扑灭,可燃物烧光后烧无可烧,大火迟早是要熄灭,但损失不可谓不惨,受灾者半数以上,直接的经济损失至少是国库岁入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多,间接造成的损失还不知道多少。

不过却听咸王提起,昨夜查抄姜严府,仅寸银就抄出十多万根,寸金六千余,大小金铤七百余枚,各等珍珠数十颗,铜钱五十多万贯,田契十余万亩,其他还有布匹、美玉、水晶等,数量之巨,到了触目尽心的地步,其余未知账目尚不知有多少,这些财富对于一个大司马来讲确实事太多了。

五十多万贯铜钱或许还合情合理,甚至家有百万贯铜钱咸王也不会吃惊,纵然是贪污的,但好歹是自己的叔叔,想方设法搞点钱,能有什么错,但千错万错家里藏了这么多金银珠宝,那就是一百二十万的不应该。

金银作为当下大额交易的绝对货币,受探矿、开采、冶炼等诸多技术条件制约,每年的产量并不多,中原地区流通的白银和黄金,也远没有达到清王朝鼎盛时期,年入三四千万两白银的地步。如果考虑中原土地面积,金银的密度十分稀缺

当下一年开销除去后,国库年底能攒下几千上万的金银贵金属,便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因此铜钱和实物现货仍然是财富的主要来源。

金银则更多的被国家收储,个人所拥有金银,很容易被官方以法令形势强行兑换成铜钱,因此时下商人更愿意把多余的金银都埋在地下,防止被强行兑换成更容易贬值的铜钱。

现在大司马家中动则就是十万金银,做横向比较,至少相当于清朝鼎盛时期数百万两雪花银的购买力,这已经超出了一个时下一个官宦,一辈子贪赃枉法所能得到的收入,更别说还有十几万亩的田产和未知账目。

按公孙岳自己的说法,其为拉拢收买得到咸国权贵阶层的支持,所需付出的政策成本,占到了其输出利益的两成,这意味着公孙岳如果对外输出了五千万石粮草,咸国的权贵至少分到了总计价值一千万石以上的现金和货物好处。

粮草作为普通管制物资,要出境出口,就必须有官方批文和地方权贵的默许,同时这些粮草无,一例外经由官仓倒出,因此多半只能以经济手段购买,而其中的差价和好处,就是公孙岳许诺给权贵阶层,支持他推行《农桑令》的交换条件。

对于贪官污吏,他们在乎的只有钱,哪里会去过问粮食最终流向什么地方,到头来叛军吃着贪官污吏供应的粮草,再杀他们的人头祭旗,最后又有几个贪官污吏知道,他们初的一己之私,是建立在危害了整个国家,乃至个人性命之上。说起来,是何其的讽刺。

姜严府查抄的财产,或多或少让濒临破产的国喘了一口气,有理由相信,咸王会抄没更多唯姜严、公孙岳马首是瞻的权贵勋戚的家产,以充此实国库。

亦或者说,考虑到当下国内的严峻政治形势,还能花钱买罪,既能合法剥夺财产,还能博得一个好名声,同时稳定岌岌可危的政权。


状态提示:第315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