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国行>第389章 转折(3)

百里燕(既魏贤)捻了捻下颚的乌黑短须,打量着赵安陵那副自命不凡的德性。

“赵家主方才说,舍弟早逝是吗?”

“正是,舍弟赵渠早年抱病,杜家久治十年,终究没把舍弟留下。”

“哦,那这个杜家,是你赵家六姓中行医治病一脉?”

“是,杜家原为宫中医官,国破时随先祖逃往咸国避祸,几百年来,六家一直互为姻亲,所以赵家六姓全族都由杜家诊治疾病。”

“原来如此,那关龙、夏侯、李、周四家又是何渊源?”

“周家先祖是原是律国豪族,现在以酿酒为业。李家祖上是咸国封君旁系,八十年前家道中败之后触犯了律法,被咸王削封迁来此地,至于夏侯和关龙家……”

“在下祖先是业国人。”关龙翔接过话说道:“夏侯氏是业国宏文馆馆主,与我家世代交好,卫国一百二十年前吞灭业国后,两家逃亡于此。”

赵家六姓的来源主要是没落权贵,至少有一两百年历史,百里燕赫然发现,他转来转去转了这么多年,始终没跳出权贵的圈子。无论是既有的贵族团体,还是末落贵族,其家族继承的传统性,要比平民百姓更为丰富和悠久。

即便是没落贵族,其家教、家学和一整套完整的教育体制,并没有随着家族的没落而彻底消失。而在当下,只要人还活着,即便财产被剥夺,地位被剥夺,人的教育是无法被被剥夺的。

在农业生产不高的当下,不是谁的家里都有藏书,都有言传身教的家族传统,都能接受教育,百分之九十八的人都是文盲。教育资源的匮乏,制约了阶层间的流动,固化了社会顶层与下层的纽带关系,下层要想向上层流动,没有巨大的努力和机缘,几乎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贵族之所以是贵族,不是贵族的血统有多么纯正,有多少干净,是他们所能获得资源是平民所无法企及的,最为显着的差距就是教育。他们懂得教育,懂得如何利用知识获取权利。

在文盲遍布的天下,君主要治理天下,靠的不可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是识字的权贵,因为只有权贵勋戚,才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培养世族子弟。普通人更多的想要出人头地,要么是在战场上杀人头,要么是勒紧裤腰带念私塾。

赵家六姓是典型的没落贵族抱团式家族联盟,寄希望于集各家之余辉,重新光宗耀祖。就像公良氏,砥砺奋进蛰伏百年,一朝德道世代荣华,此时的赵家六姓又何尝不是把赌注压在了他百里燕的身上。

须知道,咸国永兴河以西所有的权贵和官吏,在叛军扫荡之下荡然无存,就赵家六姓眼下的家族潜力而言,一旦东山再起,赵家在西郡三城的影响力将与日俱增。

听完关龙翔一番叙述,百里燕声色不动,丝毫没有提防的意思。之后话锋一转,继续就“下毒”一事详细商定了细节,并在赵安陵计划的基础上稍作了改动。

乱民中毒拉肚子毕竟不是什么舒服事情,拉两天起到惩罚和削弱目的适可而止就行了,有的时候婊子要做,牌坊也要竖起来。

天黑后不久,布置于城西的两千多民军有序撤出,暗中不时散布黑巾军兵临城下的消息。果不其然,城西当天夜里,暴发自进城以来最大规模叛乱,数千人几乎是商量好一样,不约而同走上街头烧杀抢掠。

索性经过三日整肃,农民手中用于收割水稻的戈镰被收缴殆尽,作乱的乱民多半没有像样的武装,得益于疏散工作及时,聚集起来的乱民也是放火抢劫居多,杀伤甚少,而且赵安陵此人的确是有两把刷子。

在赵家组织动员下,咸国人都集中到了城东,民军和各家男丁都集中守在街道隘口,乱民冲不过来,只能向其他方向扩散,一番烧杀抢掠之后,倒霉受灾的多半是徐国、志国、长孙,甚至是孙国自己人。

百里燕调骁骑营三百人,民军两千,守住南营和军仓府库,看住战俘。调先锋营健士余部千人与五千民军,牢牢守住四门,全城其余地块就放开了让乱民折腾。

折腾至后半夜,乱民终于攻破城西粮仓,并开始分粮,到第二天一早,如同绷不住的暴雨,酒足饭饱后的乱民成片倒绝,脸上的痛苦之色无以复加。

拉稀腹泻者数以千计,中午时间男女老少中毒者达到五六万,无不是作乱暴民的家眷妻小,亲朋同乡,有一个算一个好几万人之多,滚的满街都是腹泻拉稀者,空气当中一时间弥漫着各种味道。

而与此同时,添城暴乱之夜,苏洪、陆肇二人顺利摸入夏渠,正如百里燕所料,夏渠八千守军,超过一多半混迹于妓营之中醉生梦死,咸军杀进城时,叛军缴械投降者十之七八,抵抗者寥寥无几。

同样是当天夜里,叛将黄濮、关渎二人率两万人急行军,距添城二十里时露营,远远便发现添城内火光冲天。

“黄濮将军,咸军莫非是是刚进城不成?”关渎猜测说道。

“这不可能,斥候早就来报,咸军早已入城,而且添城太守迟迟没有回应,定是早被咸军所杀。这火定是城中变乱所致。明日一早,我等即刻前去围城,断不能让咸军有喘息之机。”

“你我是否分兵去卫津、夏渠把手,万一咸军占了两地,咱们回去恐怕难以向天王交代呀。”

“咸军只有数千人,哪里能占三座城池。更何况夏渠有八千多人,咸军怎能占了添城,再占夏渠,如此岂不被我军


状态提示:第389章 转折(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