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最强神射>第二百一十章 九原郡
p>眭固所带领的军队和平时大汉王朝的军队,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最多士气低一点,毕竟这只是临时发动的战争,有些士兵都是临时从家中被拉上战场的,显得有些军心不齐,战斗力显得有一些脆弱,但也不会弱到哪里去,毕竟自己这边占着人数的优势。

然而当眭固亲自踏上战场之时,看着战场上一边倒的局势,整个人都完全懵了,曹性那边的士兵。一个个跟疯狗似的,面对眭固的士兵,那是开始了疯狂的屠杀,双眼就直勾勾的盯着敌人的脑袋,拿出一种不要命的趋势,似乎就想要将对方的头颅取下来。

曹性的士兵大多都是一种不要命的状态来战斗的,所以,眭固的士兵与其短兵相接之时,气势上就弱了一筹,眭固的士兵打死也想不通,这些兵士为何如此愿意曹性卖命。

以前他们在战场上,最大的一个想法就是,自己一定要在这场战役中全身而退,毕竟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但是他们殊不知,此刻曹性的士兵对于战斗是多么的渴望,只要一颗人头,一个首级,他们便可告别他们的平民生活,因此他们要努力奋斗,为此他们更愿意拼尽全力。

眭固带兵和曹性打了两仗就完全溃败下来,最终眭固狼狈的带着自己的人马退出了九原郡。之后,基本上就可以说曹性占领了整个九原郡,不过曹性并没有一来就派官吏去其他的五个县城中。

他先是发了海量的文书与批文,告知其他五个郡县中的百姓,若是他们愿意遵守曹性所颁布下来的一系列新政,曹性自然会派人来管理,若是不愿意的话,曹性也懒得接受。

曹性所实行的新政,全部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百姓求之不得,如今曹性竟然玩了这么一手,这倒是让这些百姓有些焦头烂额,纷纷盼着曹性能早日入住他们的县城。

不过对于曹性的这一番话,最为不爽的应该就是那些世家贵族了,曹性所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已经大大的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讲,他们绝不和曹性妥协。

就这样僵持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最终这些世家大族似乎终于有些坚持不住了。

平时,他们总觉得高人一等,那些平民百姓,看见他们也只有绕道而走,毕竟他们是当今权贵,然而,这些日子,却有无数百姓聚集在他们的家门口,不断的闹事,这些世家大猪终于害怕了,以前自己瞧不起的人现在都已经聚众在自己门口,纷纷要求自己表态。

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知道曹性迟迟不愿意派官吏,来接手他们的县城,就和这些世家大族有关,若是曹性匆匆忙忙地派人来接手了这些县城,结果里面的世家大族,凭借着他们强大的力量再度捣乱,到时候又有头疼的了。

最终这些世家大族迫于各方的压力,要么是亲自去找曹性谈和,要么是直接搬出了九原郡,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曹性,终于派官吏将九原郡的九个县城,全部控制了起来。

而九原郡中那些不满曹性的世家,基本上已经被曹性清理完毕,曹性也可以顺风顺水的推行他的新政,因此在这段时间内,产生了一片政通人和的现象。

百姓每天都殷勤的干活,而官府每天也忙碌的办公,一切状态都显得稳而不乱。

所以说,一个大问题解决了,但随之而来的肯定又有许多新问题,在前期让曹性有些头疼的就是,九个县城,每个县城想要安稳下来,都必须派县令县丞县尉,这三个是最基本的。

然而安排这些人的人手问题,却让曹性显得颇为恼火,以前在县衙中担当要职的,大多数都是一些世家弟子,然而这些世家之人已经集体搬迁,所以说,这些官吏也跟着他们的家族远走高飞。

奉云将新选拔出来的县令县丞等人的名单,交到了曹性的手上,曹性召见了几个人,感觉颇为头疼,不是这几个人的能力不够,而是这几个人连最基本的识文断字都无法做到。

想想也是,如今是处在一个封建时期,绝大部分资源都是掌握在世家的手中,在这个时代,能够读到书就已经是一件幸事了,像奉云贫穷人家出生,竟然能够获得读书识字的机会,这简直就是天大的恩赐。

所以说这些从平民中选拔出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不能够识字的,如果连这一点最为基本的都做不到。那还当什么官啊?

所以曹性当即决定,从边云县选拔出来的十几位能够读书识字的秀才,让他们到各地去讲经授学,那些担任县令县丞,还有县尉等要职的人,曹性最多给他们半年的时间,半年的时间一过,还不能自主批阅公文,那么曹性可就要换人了。

所以在曹性的主持下,第一批老师从边云县走了出去。

曹性给了这一批老师充足的权力,他们可以按照以前汉朝太学的规模,不断的招生,以此来教导他们,当然曹性也给他们说清楚了,至于说教导的东西,不必是儒家经典。

无论是法家,兵家,儒家,道家,这些书籍,多多少少都可以讲一点,毕竟只有思想开放才能百花齐放,曹性觉得,这样开放式的教育应该会使人才更多一些。

安排完了这一系列事情之后,曹性将大小事务全部扔给了下面的人,随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府中,走到了他以前居住过的一个密室之中,在此期间,就只有小曼曾经进出过这个房间给曹性送饭,至于说其他时间,没人看见曹性,众人都不知道曹性究竟在搞些什么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章 九原郡--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