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最强神射>第三百二十七章 究其原因
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所以很多书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当然,前世的曹性并不是从事教育业,所以对于现代化的教育,只能试探性的摸索,凭借着记忆,照葫芦画瓢。

曹性的大概举措也就是,来到这里读书的莘莘学子,他们将会在这里进行为期五年的学习,五年之后,进行所谓的考试,若是一次性通过的话,就会得到官府所承认的文凭。

有了这张文凭,就有机会成功的进入仕途,而不用再靠那些大世家的推举。

虽说若是学成之后,能够一举进入仕途,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不过曹性也考虑到了,进入仕途的名额有限。不是人人都能得到,也不是人人都是做官的料。

至于说像什么,只有出世为官才是人生正道,这种观点曹性不敢苟同,或许有些人从学堂毕业之后,就会失去人生的方向,因此曹性也开始思考教育的意义何在。

所以曹性最终确定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教育的内容不能单一。

就比如说,当世所学的大多数都是儒家的礼法,以前那些学子,他们也只懂儒家,但如今曹性完全开放了其他的书籍。

除了在学会四书五经的同时,还有一门必修的课程,那就是算数,这可以说是古代的数学,人人都必须学会,若是连最基本的算术都学不了,估计以后出来闯荡社会,很有可能被人骗的晕头转向,所以算数这个东西,也成了最基本的课程之一。

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选修课可以做,就比如说有一些学子出生于农户之家,从小只会种田。曹性就从贾逵那里抽来了两个,对于种植之道和养殖之道非常有经验的人,让他们统一来教学农业知识,再什么季节该种什么,该怎样施肥,才能使庄稼长得最快,长得最好?

如此一来,这些人在儿时就已经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出去之后若是从事农业一途,相信他们对农业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作用。

就比如说有些人喜欢木工,那么曹性也从马均那里找来了一些得力的干将,让他们传授制造的诀窍。

有些人喜欢军事,曹性直接让法正这个军事参谋进去给那些学子讲课。

反正曹性就一个观点,百家争鸣,各有所长,术业有专攻,挑选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只要自己学对了东西,一旦出去之后,就会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事做,把每个人放在最适合的岗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就是曹性的一贯作风。

曹性将农业工业,还有军事这些东西,全部化为了各自的科目,不过曹性这么做,还是有一些担心,他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人,是否能够适应这些,于是乎他还是准备亲自去学堂中考察一下。

因此曹性没有走大门,而是从学堂的后门悄悄的摸进去的。

曹性也没有直接去找蔡琰,而是找到了正在这里学习的那些学子,微服私访问他们在这里学习,可是学到了东西,最终大部分学子,都是对曹性坚定的点了点头,他们在这里不仅学会了识文断字,甚至还学到了许多自己以前不曾学到的知识,相信他们出去之后,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一切的一切都会变得如鱼得水。

听到这种答案,曹性心中高兴同时,也是松了一口气,看起来他的这些举措,还是得到了很大的作用。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七章 究其原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