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双鹰旗下1>三三、马耳他(三)

太阳缓缓的没入了西方的山脊,漫天的晚霞将天空映成通红。

在阿尔巴尼亚发罗拉港湾内平静的海面上,已经聚集了16艘专用的登陆运输舰和23艘用来运输补给物资的货船,另外还有为他们护航的一支巡洋舰队和两支驱逐舰队。站在这些登陆舰甲板船舷边等待行动的帝国海军陆战队第3师的官兵们或是激动或是淡然的望着港湾内密密麻麻排列的战舰。

登陆准备会议在9月21日下午19时召开,当指挥这场登陆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司令弗里茨苏雷佩尔中将走进会议室向军官们宣读由安东冯豪斯海军上将发布的作战命令时,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紧张。

“命令:登陆作战指挥部、海军陆战队第3师,你部首批登陆部队于明日凌晨5时出发,务必在23日上午9时之前抵达预定的登陆海域!亚历山大战役作战总指挥安东冯豪斯。”在宣读完作战命令后,苏雷佩尔长舒了一口气,朝会议室里的军官们看了一眼。

“我们明天就要向马耳他进军了。”

凌晨时分,当各登陆部队指挥官们乘着交通艇登上所属的战舰时,已经是3时左右,港口内,舰船都已经发动,作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按照计划,33艘登陆舰和54艘运输船将会把参加登陆的陆战队3师和第1师先后运送到预定的马耳他岛登陆场,作好登陆准备。

而在这之前,马克西米利安涅戈万海军上将所指挥的火力支援舰队,会对登陆场的敌人火力据点进行登陆前的火力打击准备。这是帝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虽然在巴尔干战争期间帝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也进行过几次登陆行动,但其规模只是营团级的小规模作战,但现在是差不多是涉及两个陆战师将近6万人一起进行的大规模海上登陆作战行动。

马耳他岛上的英军只有不到两万,而且原来英国人认为奥地利舰队根本无法威胁到马耳他岛,所以只是在最近才开始修筑和加固岛上的防御工事,并增派了陆军部队。按照海军部原来的计划,因为占据着海上优势情况下,摆平这些守军只需要出动一个三万多人的陆战师就足够了。大本营这次有点“小题大作”,又加上了驻巴尔干的陆军第5集团军部分部队一起行动,也是有锻炼帝国陆军两栖作战能力的意思。狂暴武魂系统

为了准备这次的两栖作战行动,海军已经进行过数次的侦察,并且还派出了几支侦察分队乘潜艇进行了登岛侦察,基本上已经十分准确地掌握了岛上英军的布防情报,这才把登陆点选在了敌人防御薄弱的西部地带。

为了保证登陆行动的顺利进行,帝国海军奥地利舰队几乎出去了所有的水面主力战舰,其中包括十艘战列舰和四艘战列巡洋舰,为登陆舰队提供海上掩护和火力支援。

马耳他岛扼守在地中海的中央,距意大利西西里岛只有不到60海里,由马耳他岛,戈佐岛和三个无人居住的小岛组成,总面积约316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马耳他岛长约35公里,宽约16公里,岛上人口大约有16万人。

英国人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将这座地中海岛屿占为已有后,马耳他岛一直作为皇家海军在地中海上重要的军事基地和中转补给港而存在着,现在岛上大约有2万多英军驻扎。不过,由于对于皇家海军力量的绝对自信,英军除了在瓦莱塔港建有坚固的永久要塞工事外,岛上其他地区并没有什么永久性的防御工事。

德奥帝国想打通与北非的海上运输线,就不能不先拿下这里。

自从六艘“弗朗茨一世皇帝”级战列舰服役之后,德奥海军就在地中海占据了优势,除非英国人把他们本土舰队的一半调往地中海之中。

问题是一但他们敢这么做,德意志舰队就会随时突入到北大西洋中,切断英国人的海上生命线。

1905年9月22日,天空中下着细雨,在冯豪斯上将和涅戈万上将的指挥下,两支德奥主力舰队分别从波拉海军基地和科孚岛的克基拉海军基地启程出发了。花少兵王

这是奥地利帝国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一支舰队,以两艘“弗朗茨一世皇帝”级战列舰为首的涅戈万舰队在前面开路,中间是运输海军陆战队第3师全部2.6万人员和装备的39艘登陆舰和运输船以及由四艘装甲巡洋舰、十艘巡洋舰和十六艘驱逐舰组成的护航编队,后面跟着由“兹里尼”号和“圣伊斯特万”号两艘战列巡洋舰为主所组成的第二巡洋舰编队,再往后是豪斯上将坐镇指挥的由四艘“皇帝”级战列舰为主组成的第七战列舰队,这些战列舰有些还处于测试和训练阶段,其真实的战斗力还令人怀疑。

在和风细雨之中,满载排水量达到34700吨的“弗朗茨一世皇帝”号在行驶中依然显得非常平稳,这对于舰上炮手而言无疑是个非常稳定的海上射击平台。作为帝国海军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登陆行动,豪斯上将还郑重其事地将陆战3师师长施特纳德少将留在旗舰上,不停研究着登陆作战时的细节。

维克多大公则呆在的里雅斯特的海军司令部时,关注着整个行动的过程。

虽然经过侦察,英国人在马耳他岛上的防御设施很差,英国人对于他们海军的自信使得他们仅在瓦莱塔一带修筑了一些永久性的坚固工事,但见惯了后世血腥的登陆作战画面的吴维还是不怎么放心。

不过,这次他显然多虑了。

为了照顾到运输船的速度,整个编队


状态提示:三三、马耳他(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