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蚍蜉传>22浊酒 二
而赵营全军进入太平县郊略微平坦的地区后,大宁兵悄然退走了。

“官军从不乏善战之士啊!”赵当世遥望身后那片影影绰绰的群山,揽辔长叹。大明朝虽然腐朽,可说到底依旧是这天底下最强的政权。当才智勇武出挑者,何止车载斗量?不过一个小小的参将,都能利用不到两千的兵力给自己造成近五千人的损失,由此可知,大明朝怎能称无人?可是这样一个巍然的大明朝,居然最后灭亡了。

时也,命也。

赵当世从不愿意给大明朝的失败找任何理由。因为要找,无论出哪个方面,都能针对性说出无数促使它最终失败的理由。但这些,都是事后诸葛的分析,都是纸谈兵之辈的马后炮。当一个政权,自而下都已经烂透了,找出它任何的缺陷都是轻而易举的。将它们一一列举下来,既无意义更无必要,对于赵当世而言,他喜欢以一个最终的理由来解释大明朝灭亡的事实——命数已尽。当一个政体的制度已完全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生产、无法调和阶级之间的矛盾时,它注定要走向灭亡,通俗而言,是失去了天命。

赵营没有在太平县过多停留。残破不堪的太平县同样对赵营无能为力。

休整三日,赵营拔军北,过大竹河,再次踏入陕西地界。

因官军部署的关系,赵营途径的紫阳县、兴安所乃至平利县皆无大股官军驻扎,除了韩衮领马军将一小撮欲图试探的官军驱逐过汉水以北外,别无战事。

月到旬,一路顺畅的赵营过白土关,进入竹溪,并占据了东面的竹山。此二县皆在山,地小民少,且县城都残破不堪。其竹山县甚至“七年为贼屠陷,至八年知县黄应鹏仅栖草舍数椽”,昔日赵当世还在郧阳时见识过这和乡村相若的县城,时过境迁,年年被兵的竹溪、竹山二县非但没有转好的迹象,反是愈加破敝。其实朝廷后来又派了几名县官过来,意图治理振兴,但这些人贪生怕死,大多称病不任,有的甚至在任途以“贼兵塞路,难以通行”为由逗留不前。二县也因此无人管理,日益荒废。二县虽破,也无粮草,但它们都算湖广地,所以对赵营的转进有里程碑意义。

赵当世知兵,通过私下的查访已经了解到经过长期的行军与作战,赵营军将们的士气如今处于一个非常萎靡的状态,甚至时有怨言发出。体谅兵士之心是一个统帅必备的素质,赵当世找来王来兴与水丘谈,合计了一下粮秣,最终还是咬咬牙,决定在竹溪,大宴一日。一来庆祝全军抵达湖广的战略目的达成,二来也为犒赏劳累长久的全军将士。

说是“大宴”,其实酒水无多,肉类也寥寥。但对于风餐露宿这么久的赵营将士而言,喝一口清冽的淡酒、尝一尝荤腥的滋味、吃一次撑大肚子的饱饭,已是最大的满足。

“为我赵营,干了这一碗!”

高台之,侯大贵、徐珲轮流讲话,赵当世最后一个发言,慷慨陈词。既回顾了往昔的峥嵘,同时也展望了未来的光明。作为赵营的一军之主,赵当世明白,无时无刻他都不能让营任何一个人对赵营的明天失去信心。如何才能做到?最重要的便是他自己对赵营永远充满信心,即便这种信心有时候来自于盲目的坚持,但赵当世并不认为它是一种欺骗。相反,它是一种激励,如同虚无缥缈的宗教,它给人内心以支持,让信奉它的人充满着动力。

赵当世有了这份信念,他才能继续领导全军前行;所有人都有了这份信念,赵营的旗帜才能屹立不倒。

“为我赵营,干了这一碗!”

全场肃静,鸦默雀静。无数张脸都怔怔望着赵当世。

“为我赵营,干了这一碗!”

赵当世第三次高呼,热泪纵横。也不知为何,任凭风吹雨打,他从未低头,更别提流泪。然而,每当看着这一张张黑白方圆皆千差万别的面庞,他的内心总会生出一种炽热的感动。有他们在,赵当世从未感到孤独;有他们在,赵当世无所畏惧。

三呼完毕,赵当世端碗仰头,将碗酒一饮而尽。营酒不多,为了满足今日大宴人人都能喝几口的需求,酒里面无一例外都兑了很多水,口感很差。但赵当世此时只觉它是人世间最美味的醇浆玉露。

“为闯将,干了这一碗!”

高台下,密匝匝耸动着的人群,也不知是谁先高呼了这一句。随后,几乎是是在一瞬间,全场千嘴万口,爆发出了地动山摇的吼声——

“为闯将,干了这一碗!”

“为闯将,干了这一碗!”

“为闯将,干了这一碗!”

......

震耳欲聋的大吼令赵当世不禁有些眩晕,高台下的吼声一次盖过一次、一浪高过一浪,每一次,都,都震人心脾,又动人心扉。赵当世举手大呼,想要让大家冷静下来,然而,众人见他抬手张嘴,欢呼声更加热烈。

“为闯将,干了这一碗!”

这竭尽全力的吼声蕴含着众将士们心最朴素的愿望。这声音是那么雄浑有力、击穿人心,以至于直到此宴过去的三日后,赵当世的耳仍有余音萦绕。

驻扎在竹溪与竹山一带的赵营并没有急着东出群山进入汉江平原。湖广的局势十分复杂,各势力犬牙交错远超川陕,在未明确敌我态势的情况下,远道而来的赵当世不敢轻举妄动。又过一日,散布出去的夜不收有人回报,在东面的房县、保康县周遭发现有数股兵力游荡。这不禁令赵营


状态提示:22浊酒 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