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贞观留学天团>第153章 进宫

黄伯玉没想到,秦琼一进门,没有急着问秦怀玉学到了什么,而是先讲起了张亮和唐俭因为火坑而吵架的事。

谁说秦大门神一本正经,原来他也有一些娱乐精神啊。

没想到火炕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居然能让两个国公吵起架来。当然这也是一个小插曲,有了这个插曲,后面的话聊起来就显得似乎是拉家常,而不像原先工作汇报那样严肃。

说到修建水泥厂的事情,秦怀玉头头是道。由于大唐和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所以许多事情在大唐要实现还是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一个是钢材等特殊材质的问题,现代社会的水泥厂里,有许多机器和设备都是需要优质钢材的,当然,大唐这些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秦怀玉就需要思考怎么样能用土法代替。

当然材质是可以用土法代替的,有些仪器设备就没办法代替,比如高温的温度计。在水泥烧制的过程中,对于温度的控制要求还是比较精准的。怎么样控制水泥窑内的温度?这一个大唐没有任何可以替代的办法,唯一能够替代的是人的经验和感觉。

秦怀玉特意观察过这个环节,但是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东西。当然这其中主要关系到与冶炼有关的知识。可是大唐条件匮乏的要命。秦怀玉也觉得这个问题,除了多做试验之外,再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秦琼对这些东西也是不懂,但是既然儿子说的这么头头是道,看来那也是认真的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对老大做一个工作汇报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太极殿里住着李渊,虽然李世民如愿地当上了皇帝,把他老爹高高挂起,但是毕竟不好意思直接从太极殿里赶出来。如此以来,另外选择一处地方做为上朝办公的地点,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这个地方选择了甘露殿。

甘露殿在规制上显然是要比太极殿稍微低一点。当初前隋修建大兴城的时候,这里本来就是做为偏殿而修建的。

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李世民作为皇帝的权威,毕竟一个皇帝的权威,靠的是他自己的手段,而不是办公地点。

李世民也很乐意在甘露殿举行朝会,似乎真的有一种如饮甘露的感觉了。

大臣们下朝了,他也带着他的秘书们离开了甘露殿,去了自己的书房,开始批阅那些奏折。

李世民的书房被称为垂拱殿,大概有点垂拱而治的意思吧。这个姿态的确放得很高,但是就大唐现在这个状况,再加上李世民的心气高,想要实现垂拱而治恐怕不大可能了。也许这两座宫殿以后就要像两个监狱一样把他关在里边,甚至到长安城里边体察民情都成为一种奢望了。

在历史上,李世民登基不久,就遇到了颉利南下,从而不得不签订渭水之盟。然而现在由于火药的原因,突厥人南下牧马早就成为了一个笑话。看来李老二的后半生就要与这两座宫殿相依为命了。

黄伯玉跟着秦琼走进太极宫的时候,甚至恶意的想,李老二会不会在这深宫里边憋出毛病来?历史上李世民与几个儿子的关系都处得不大好,甚至李承乾和李佑还先后起来造他的反。黄伯玉觉得这可能与李世民长期不出宫有关系。说不定就是因为长期不出宫,使得他的心理产生了毛病。

当然这话不能说出来,要不然李老二绝对会把他砍了,这可是连他大哥都能砍的狠人。

垂拱殿里一共有四个人。除了这位年轻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之外,还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秦琼来了,他们并不意外,关键是还带了两个年轻人。这两个小子来这里有什么事啊?

李世民正在埋头批阅奏章,门口的内侍道,“翼国公父子与江夏侯求见陛下。”

李世民抬起头,这奏章看得他头脑有些发昏。揉了揉脑袋,这才反应过来,“噢,叔宝来了?赶紧让进来。”

房子很大,光线很暗,人很少。

这是黄伯玉的第一印象。这几个人呆在光线这么暗的房子里,也不怕眼睛看近视了。

“臣秦琼参见陛下。”

“臣秦怀玉参见陛下。”

听到这两个的声音,黄伯玉才反应过来,赶紧也跟着鞠了个躬。他很想对秦琼说,搞这个动作之前,你能不能先打个招呼啊?他最佩服的就是古人这一点,见到皇帝行礼,事先都没有彩排过,居然也能够做到整齐划一。黄伯玉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走进教室,班长喊一声起立,然后大家问老师好,结果往往就喊的不够整齐,像一窝蜂一样。

好吧,这会儿顾不得胡思乱想,他也只能鞠躬,嘴里喊了一声,“臣黄伯玉参见陛下。”

“起来吧,都不用这么客气了。来人,看座。”

于是便有太监过来铺了几张小垫子。虽然黄伯玉不喜欢古人这种跪坐的习惯,但是也必须要入乡随俗。这个时代的规矩多的要命。

“伯玉回来了?”

听到李世民首先不是问秦琼,而是问黄伯玉,房玄龄和杜如悔两人也有些惊讶,皇帝问话,不都应该是先问年长的,再问年轻的吗?不都是应该先问爵位高的,然后再问爵位低的吗?什么时候让一个年轻人跑到秦琼前面去了?

“陛下登基,臣有事不在,未能亲自见证那宏大层面,非常遗憾。臣为陛下贺,为天下贺。”

“伯玉客气啦。朕最关心的倒是伯玉此次又带回了什么?”

不了解内情的人就感


状态提示:第153章 进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