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宋的变迁>第二章 义利之辨(上)
如今不会不要紧,只要记熟了就行,以后定然用得上,这可是百姓们能否吃饱饭的关键所在。”

…………

时光一日复一日的前行,忽一日,丁睿告诉吴梦,王夫子明日晚间下学后来拜访自己。

吴梦纳闷了,他平日里与王夫子素无交道,唯一的交集便是丁睿,但吴梦教的是算术,王夫子教识字,双方并无冲突,他来拜访自己有何用意。

吴梦却不知前几日他无意间对丁睿谈起大宋田亩收租一事,讲到了天下众人利益的平衡。

丁睿年幼,一时口快,在学堂时无心之下跟王夫子提起利益之事,把王夫子气的胡子翘起老高。

小小孩童,如何能讲利,将来岂不成为利益熏心之辈,何况丁睿是他认定的得意门徒,于是上门来找吴梦的麻烦。

王夫子这一日下午特意提前半个时辰放了学,来到丁府,丁睿出门迎至吴梦的小屋。

吴梦眼瞅着丁睿恭恭敬敬的领着一个胡须斑白,身穿麻布学士袍,夫子模样的人进来,便知是王夫子。

他连忙拱手行礼道:“夫子上门,不知有何赐教,请恕在下腿脚不便,不能起身远迎。”

王夫子见他甚是客气,也不好发作,便拱手行礼道:“尊驾便是吴先生吧,今日冒昧上门,乃是有一事请教,请吴先生畅所欲言。”

吴梦客客气气的说道:“哦,久闻王夫子乃是饱学之士,某等才疏学浅,哪里当得起‘指教’二字,请夫子明示。”

王夫子见他态度尚可,语气也缓了下来,说道:“那老夫就开门见山,丁睿小小孩童,正是树我儒家浩然正气之时,吴先生何故讲那利益之事。”

吴梦恍然大悟,原来王夫子是为了这个“利”字而来。

义利之辩、华夷之辩、性善性恶之辩一辩就是几千年,尤其是这义利之辨、性善性恶之辩自儒家创始起就有争议,根本辩不清楚,哪怕后世社会也是如此,想到此处,他顿时心中一突。

义利之辨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基本论点,指的是人们应该追求义还是利的问题。

孔圣人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曰“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荀子曰“为事利,争货财,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

这三位先贤认为义在利前,包括道家为主流的学术思想中,认为要解决经济、货财的问题,使“国家天下”得到“治平”的境界,只要从政治上做好,便可达到“物阜民丰”,国家和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到了十八世纪以后,尤其是从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实业革命)开始,西方文化中,渐渐形成对经济学的专注。

到了十九世纪开始,在西方文化的思潮中,便形成了以经济为主导来解决政治问题的思想主义兴起。

直到后世的东西双方,乃至全人类的文化思想中,对于这个义利问题,仍然还在含混不清,思辨难定。

究竟是财富的资本影响了政治?还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影响了资本的财富?

这也等于是哲学上的主题:究竟是蛋生鸡?或是鸡生蛋呢?

正因为吴梦了解后来全球社会的发展,所以他心中知道这个问题根本没有答案,便暗自思忖如何应付过去。

他想了想说道:“夫子,这利是用以养民,并非坏事,有何不可提。“吴梦这是试探王夫子究竟对利有何理解。

王夫子摇头,眼神坚定,郑重的说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谓重利轻义,为人所不齿。”

吴梦摆摆手,辩解道:“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饥寒尚不能解决如何能知礼仪。”

王夫子态度坚决,立即反驳道:“那管子还曰: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何讲?”

吴梦一时语塞,他看过史书,知道跟古人辩论定要引经据典,否则便不是正道,可自己毕竟是个现后世人,引经据典辩论绝非强项,无他,没读过圣贤书。

其实他的本意也并非认为利应该排在义前面,而是在徒弟面前可不能失了脸面,于是绞尽脑汁回忆以前学过看过的经典句子来和王夫子辩论。

>


状态提示:第二章 义利之辨(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