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宋的变迁>237章北上贸易

周良史在机械厂看到轧管机和蒸汽机后,他就想起了木材的烘干,台湾不缺造船的木材,可是台湾天气潮湿,木材很难干透,以前受制于卷管困难,一直未使用蒸汽干燥。

如今有了轧机,周良史灵机一动,与李铁牛一起搞了个牛拉的小型轧管机,专门轧制薄壁钢管,然后把轧制好的管材安装在烘房内,采用蒸汽管道加热烘干木材,大大加快造船和造车的木材供应。

吴梦闻听后大喜,看来台湾的人们终于开始有了主观能动性,能够用学到的知识主动改造器具,周良史带了一个很好的头。

他和燕肃商量后,奖给周良史和李铁牛每人二十贯钱,四处张榜公布,告知台湾工坊和民间,但凡各行各业的发明创造营田司衙门都有重奖,每年年底评选前十名发明创造,由知州亲自颁奖,此后台湾工坊内的工匠们学习文化技术知识的兴趣大涨。

............

台湾岛目前加上新归附的闽越移民、生番、泰州灶户已经暴增至一万六千余人,随着泰州灶户的陆续到来,人口会越来越多,今岁定将突破两万人。

以一个人口一天需要两斤粮食计算,一天必须要两万斤粮食,台湾自己只能供应一半的粮食,其余均需从苏州海运。

还有布匹,按每人每年一匹布计算,就需要两万匹布,加上工匠的工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三司和皇室一直未与台湾结算钢材与武备的费用,现在的台湾实际上是外债累累。

前期借用丁大胜的几万贯没还一文钱,发去的轴承和弹簧、弹簧钢板也是抵销丁大胜垫付的粮食款和太平州铁矿工钱,禁军的军费只支付了一半,另外一半是皇城司在发放。

钱财问题只有三个解决方法,一是基隆工坊打造产品赚来钱财,但以目前工坊规模,两年内所赚有限。二是基隆本地四个村落的粮税收入,以及逐年归还的移民欠款。三是台湾本地商业兴起,内部形成流通。但这都解决不了眼前的燃眉之急。

按照实际收益计算台湾营田司早破产了,饶是如此,营田司这个月已是府库空空,发布公告要延期发放官员吏员、里长、衙役、教师、工匠的薪俸和厢军的军饷。

至于林贵平、智能和尚及众弟子两年了未曾领过一个铜板的薪俸。目前能解决燃眉之急的法子就只有北上海贸和几月后金瓜石矿的开采。

丁睿来到船场,找到周良史,问现在有多少辆大车,周良史统计了一下,有四百三十辆大车可以出库,丁睿便让周良深赶紧装船,不用再等了。

随后来到酒坊,问有多少酒,这几年高粱种的不多,东凑西凑也就八百来。最后来到玻璃工坊,看着烧制出来的二十套精品酒具,终于舒心了,这些酒具都是十个杯子一个酒壶为一套,他将玻璃杯用丝绸包好,装入了从苏州特意定制的金漆木盒。

这酒具不像刚推出来之时了,如今卖给盛隆商铺只能卖到一千贯一套,二十套酒具可卖到两万贯,可惜这玻璃酒具不能多卖,多卖便不值钱。如果靠量取胜,则必须等到蒸汽机出来,交通便捷,再发展窗户用的平板玻璃。

轴承马车四百三十辆,卖二十贯一辆,可收入约八千六百贯,至于钢板减震的运货马车不卖,一是卖不起价,二是怕契丹抽出弹簧钢打造兵器。

高粱酒两千八百瓶,每瓶卖三百文,可收入八百四十贯。

铁锅六百口,每口可卖四贯,收入两千四百贯。

共计可收入约三万贯出头的样子。

丁睿希望买上五百头牛,大宋现在的牛价已卖到5贯一头,而契丹才3贯一头,他想买上五百头牛,全部作为作为垦田之用,饲养牛则没这个打算,主要是没有粮食,人都不够吃,散养又需要太多人手,台湾是又缺人又缺牛。

要是工坊产量上升,丁睿的小脑瓜子打算是每三个月一次,把契丹作为养肉牛的供应国,直到台湾中部的平原产粮为止。

契丹的马价较贵,驮马要卖到5贯,普通战马二十几贯,还不肯多卖,丁睿想买上二百匹战马作为厢军巡逻之用,再买三百匹驮马,用来在淡水和基隆运输物资。

共计要花掉七千贯,加上运费,得花掉接近九千贯,其他的钱便拉回来作为俸禄发放,去掉运费后所赚的这点钱只够发两三个月的。

船场还得扩大规模努力生产,把马车卖到南洋、日本,赚取更多的钱财,像这次只有四百多辆马车,契丹那么大,简直比撒豆子还稀疏。

吴梦也不怕契丹仿造马车,一是轴承钢不是那么容易炼出来的,何况切削加工更难,即算将来技术外泄,那至少是十几年后,那时候橡胶工业成熟便有了充气轮胎,契丹永远落后于大宋。

八月底,急不可耐的耶律真通过榷场转来书信,皇城司六百里加急送上了台湾岛,吴梦拆开一看,却是耶律家早早弄好了上京城里的商铺,如今铺子里空空如也,急待台湾岛上的货物,希望今岁九月便在武清交易。

丁睿闻讯后辞别了师父,打点行装,与厢军都头马良驹启程远行,并雇佣了周家五艘大海船。

九月初二,丁睿自己挑选的日子,带着五十名装扮成船工的厢军,跟随装载马车、酒水、玻璃酒具的五艘大海船北上契丹,像这种可载六、七百吨的船用不了五艘,丁睿是想给马和牛充裕的空间,以防死亡。

船只逆着微微的西北风向西边航行,这时候的海船一般


状态提示:237章北上贸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