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医治大唐>第十七章 发飙需占理

二儿子命悬一线,军医中的好手、市面上的名医,魏国公甚至凭脸面把御医都请来了。

可一帮人忙活了大半个上午,也只是靠着参汤才勉强吊住了李令贞的性命。

通常到了这个份儿上,人基本已经没救。

能拖延一阵,让将亡者有机会等到家人赶到,并交代下遗言,就算是尽力了。

面对着魏国公不死心的追问,被请来用金针术止血的孙长仙纠结了一番

最后还是没忍住说出:“如果能将王禄恩的嫡传弟子清风请来,二公子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按说魏国公不可能知道“清风”这么个小人物,不过巧的很,他还真知道。

不但他知道,李令乾甚至侍卫统领都知道。

无它,害李令贞即将丢命的差事,与王禄恩和清风这对师徒有着脱不开的关联。

但知道归知道,他们对“清风”这个人却没什么了解。

同样不了解的,还有在场的一众资历有高有低的医者。

尤其是从孙长仙口中得知,王禄恩的这个嫡传弟子只有十四五岁,质疑声、冷笑声更是压都压不住。

面对如此情形,孙长仙只得讲出“清风”妙手回春,硬是从鬼门关前,生生把颖县主给捞回来的事迹。

只是因为病症部位太过敏感,具体情节孙长仙只是含糊一带。

惹得一众医者,还以为“清风”开腹治好了颖县主的肠痈症。

如此一来,起码在场的名医中间,质疑声瞬间就被压了下去。

前段时间颖县主病重,长公主遍请洛阳名医的事,太多人知道。

尤其是在场的医者,很多都参加过那次“会诊”,非常清楚当时的病情有多危重。

那个叫清人救回来,而且现在已然大好,有真本事已经毋庸置疑了。

再联想王禄恩擅长的就是开腹救人,而眼下李令贞的伤,不正是“开腹”嘛!

一众人希望燃起时,始终不发一言的卢医士又补了一刀:“嗯,清风虽然年岁不大,但在医理上,却有独到的见解。”

卢医士不论医术还是资历,在行内都是公认的。此刻他都出言肯定,“清风”的手段瞬间被再次拔高一节。

只是没什么人注意到,卢医士说到“医理”二字时,语气咬的异常生硬。

卢医士当然不是在赞扬武卓。

他在心里已经认定,李令贞伤成这样,断无回还的可能。

而且,他相信魏国公身为沙场老将,各种伤情见的不比寻常大夫少。

对什么样的伤还有机会救回来,什么样的伤根本没有救治的必要,都清楚的很。

所以,尽管他不愿放弃,但心里也明白李令贞没希望了。

正因如此,纵然是一副出了名的霸道性子,在众医者纷纷表示无力回天时,才没有发飙迁怒。

但这时候如果有人给了他希望,到头来却再次绝望,心情一番激烈的起伏后,又会是什么模样呢?

好脾气的人都禁不住的折腾,更何况是暴躁的魏国公。

到时,那小子纵然不会被生撕活剥,也少不得狠狠吃些苦头。

当然,这里的“生撕活剥”只是形容词。

勋贵们纵然行事无讳,把人暴揍一顿甚至打断手脚都没什么压力,可真要无端要人性命,心里也得掂量掂量。

尤其是光天化日之下,民议和御史大夫的嘴都不是开玩笑的。

正是抱着这种心态,卢医士才出口肯定武卓的医术。

以次来给那个目无尊长的小子一些教训,出一出前几日在长公主府攒下的恶气。

别人不了解原委,自然窥不破卢医士的用心,可孙长仙知道啊,却又不能戳破,一时间万分后悔实不该多嘴。

可后悔又能怎么样,难道他还能把说出去的话吃回肚子里?

随着卢医士的话出口,魏国公不再犹豫,立马遣侍卫统领奔长公主府请人。

这里的“请”,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真的请,毕竟是求人救命嘛。

不过,武卓对于魏国公府上下却不一样。

如果没有王禄恩的案子,就不会牵出单纲。牵不出单纲,自然也就没了李令贞领的差事。

逻辑很牵强,但不爽甚至是憎恨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无它,迁怒二字罢了。

正因为迁怒,侍卫统领才借着焦急赶路的引子,狠狠的给了武卓一番苦头吃。

他想的很好,就算事后武卓告状,引来了长公主的不满,那也是他心忧二爷的无心之举。

武人嘛,行事直鲁一些再正常不过。

长公主身为皇室贵胄,还能不顾身份的拉下脸,专门寻他一个小角色的麻烦不成?

按理说侍卫统领想的是没错的,可偏偏他遇到的不是清风,而是武卓。

尽管武卓一再提醒自己,身在毫无人权的古代一定要低调小心,遇事能忍则忍。

但身为现代人,骨子里依然缺乏那份尊卑感。一个没忍住,小脾气就又“爆”了。

在侍卫统领挨了一巴掌后,琢磨着反正人已经得罪了,索性破罐子破摔。

侍卫统领是魏国公的卫队头目,战场上能交予姓名的角色,自然深受魏国公的信任和依仗。

在国公府虽然只是家将的角色,可就算是魏国公的几个儿子,平日里对他都要客气几分。

李令乾虽然体会老爹的心思,果断给了他一巴掌,但那已经是极限了。

听到武卓要见血,下意识瞪大了眼睛,看了看武卓,又看了看气的额头青筋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 发飙需占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