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李自成的明末游戏>第54章 救你妹啊
这就算是投名状了。事情办好了提拔重用,要是办砸了……大统领应该还会再给他一两次机会?

老张也没时间进新兵营体验了,带着几个人和五百两银子经费匆匆赶往陵川县筹划进剿事宜。

隔天,李自成开始安排给驻外各部送粮送银的事。

外派诸将只有刘宗敏较得力,不光养活了自己,还能给老营送回钱粮。

太行山的张能先是去河北一带混了几天,然后被“天雄军”驱逐了;

山西这面又是穷不拉几的山区,长期驻扎弄不到粮——问题刘宗敏也在山区,咋就能弄到粮。

张能要往南退一点,就要跟九条龙发生冲突。他暂时在黎城、涉县以北转悠,老营扎在黄崖洞。李自成还打算迁移个兵工厂过去。

王屋山的袁宗第不敢去河南吃烩面,只在附近山里打转。收的粮食还没打的野味多,勉强能养活自己,吃不大饱。

中条山的刘芳亮原本条件最好,下山就是大平原,有钱有粮。奈何陕西上万人已经过河来了,正跟官军在晋西南打东打西。刘芳亮不敢出山凑热闹。

李自成有些怀疑自己的部署到底对不对。手底下这帮人培养时间太短,还不能独当一面。贸然放出去是不是不妥?

现在通讯条件又不行,没法隔空指挥他们“机枪往左移五米”。①运输大队长没命令过机枪,不过类似的微操确实有。“给每个班一个西瓜”不算,咱也有每兵一个煮鸡蛋,虽然出发点不同。

至于大统领交给驻外各军的三大任务——

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指望那帮小丘八,能干成个屁!

还是要尽快培养一批政工、指导员出来,双主官设置也能防止一人独大。

李自成正琢磨时,刘芳亮、稷山县、绛州和袁宗第前后脚来信了。

八月时蝎子块拓养坤回转陕西,和过天星等部攻下了中部县,吃喝玩乐俩月。十月份,曹文诏和张福臻率领所部俱至,拓养坤撤离,又转进山西。

前些日子,宁武总兵孙显祖败拓养坤于河津,继而又追到万全县斩百余。

拓养坤跑到夏县,然后杀个回马枪,夜袭孙显祖。可惜没成功,反倒被官军按住摩擦了一顿。拓养坤被追赶的无路可走,然后一头窜进中条山躲避。

拓养坤顶不住了,向革命军求援。

“救你妹啊!”

李自成气得不行。老子在中条山潜伏好好的,奶奶的你带了一条尾巴来。这下根据地要被曝光了。

稷山县的信是潜伏探子送来的。

晋南乱糟糟一片,县里风声鹤唳。

上次“乐捐”过的土豪大户纷纷把革命军发给的斧镰旗挂在门口,指望能抵挡一下灾劫。

稷山新任知县甚至把旗子插遍城头——用来当护身符。

若被其他流寇破城,不免家破人亡。相比之下,革命军已经算是“秋毫无犯”了,起码不杀人。而且短毛已经收缴过一次财货了,他总不能厚脸皮再让土豪们“乐捐”?

可是两个多月过去了,革命军不见踪影。城里人心惶惶。

短毛曾在绛州城下打过擂台,有土豪就去拜会了韩家兄弟。想打听下能不能跟短毛联系上;革命军又曾大张旗鼓的干过清化镇,土豪又派人前往探听消息。

韩云明面上自然说跟流寇势不两立,然后偷偷送了封信,邀请革命军前去“作客”。他也担心绛州遭殃,相对来说短毛为人还是比较靠谱一些。

李自成看完信又发火了。“乃乃的,你也不纳头便拜,也不给我交保护费,光想占我便宜?”

袁宗第的信里说得是清化镇的事。

有个大药材商的一批货物在晋南被“流寇”抢了,财主说我交过税了,革命军答应过要出头做主。

“做你妹啊!老子正要打九条龙,哪有空出兵晋南?!”

三件事凑在一起,李自成烦的不行。

事情总不能不管,应付着一锅烩吧!

大统领派遣谷可成带骑兵哨出山,先往稷山县逛一圈。

前头革命军是正儿八经打下的县城,士绅土豪们交的是“乐捐”,可不是税。想接受保护,重新交税。

之后如果有其他“流寇”攻打稷山,李自成会提前跟反王们递招呼,奉上“好处”,让他们破城后保纳税人平安。这点面子陕西老乡们还是会给的。

除非知县老爷同样交上“保护费”,那革命军才可以护着稷山县城不被攻打。

花了银子才能买平安,一钱不掏,做个假旗子招摇?必须警告一下。

然后谷可成再去中条山,把附近的宁武总兵孙显祖引开,想办法让他掉头去打八爪龙、紫金粱等人。

死道友不死贫道。

顺便给拓养坤卖个好,希望他能早日迷途知返,投顺革命军。

李自成又交待让谷可成、刘芳亮打听一下,是哪家反王截了清化镇药材商的人和货,掏点钱赎回来。要是已经被祸害完了,只能给财主补银子。

税不好拿啊,要担责任。

也怪李自成上次在清化镇里跟人家瞎吹牛逼,说什么包赔损失。税才收了几个钱?亏大了。

下回可不能胡乱应承了,要改一改规矩。起码他们在保护范围之外的损失,革命军不能承担赔偿责任。

以后倒是可以涉足保险业,乱世之中大有搞头——就是容易破产。

这年头天灾人祸,加上兵荒马乱,给别人上了保


状态提示:第54章 救你妹啊--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