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新纪元1912>第368章 摇扇军师

第368章摇扇军师(求月票!)

“你知道了吗?梁卓如去连云了!”

放下茶杯,段祺瑞看一眼徐树铮,过去几个月,徐树铮一直在天津练他的第一军,现在的他已经从陆军次长一职上卸任,出任陆军第一军军司令官,对此袁世凯到也没有反对,反正在他看来,这第一军迟早是要派到欧洲前线打仗去的。*..com最快更新**

“不知道。”

虽说有些惊讶,但徐树铮还是淡淡地笑道:

“这与你我关系不大。”

接着徐树铮又说道,

“不论是不是“刺李”案是不是袁项城干的,这件事对李连云只会有利,而不会有害,过去,袁项城还可以随便拿几个部给国务院,现在他想这么干,李连云就可以称伤不去京城,他一天不去京城,袁项城幕后真凶的帽子就摘不下,他一天摘不下帽子,无论是官员还是老百姓都不答应。西南几省对此反应不可不谓之激烈,革命党更是蠢蠢欲动,意欲若是李连云身亡,即挥师讨袁。到时,为保自身,只怕会全国响应,到那时袁项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所以,袁世凯必定会向李连云作出让步,到时国务院怕就不属虚设了!”

“若是这样,那关系怎么不大?”

段祺瑞把手一摆,说:

“关系大得很呀!”

徐树铮有点迷惑:袁项城想设国务院,国人无不赞同。就为此事,段祺瑞也是表白再三,给予支持,之所以如此原因非常简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李连云岂会甘于人下,届时府院一乱,这派兵欧洲之事自然也就耽搁下来了。

如今袁世凯做出让步,李连云可能会在伤愈后往京任职,这应该是大好事。为什么对我们“关系大得很”呢?难道段祺瑞又动摇了正常信念?因而,徐树铮还是平静地等段祺瑞说出个“关系”。段祺瑞见徐树铮不开口,心里有点着急。他喜欢开门见山,肚里藏不得“事情”。于是,便明白地说:

“袁世凯或许非真心想和李连云携手,过去,他或许只是想给李连云几个虚部,现在,他这一让步,不知道会让出什么部,若是让出几个实权部门,这京城的池水可就更混了!”

“实权部门?再让,也让不出陆军部,顶多,他会再让一个海军部!”

徐树铮随口问了一句。

“若是再加上一个财政部呢?”

段祺瑞随口便是一说。

“梁卓如之所以去了连云,他带去的是内务、财政、教育、工商、农林五个部,这五个部是给国务院的,也就是李连云的。袁项城是答应了,可他却知道,这件事怕没那么简单,就是开价,没这个开价,他李连云是不会来连云港的,陆军部,袁项城肯定是不会交出来的,这一点,李连云也知道,可这个讨价还价在什么地方?就为这件事。袁项城才把我喊过去,给我透了个底,以表示对咱们真诚,现在袁项城手里头,值得让李连云一争的,也就是海军部。”

说到这里,段祺瑞不再往下说,他眨一眨浓大而有些疲惫的眼睛,想从徐树铮面上窥视出一点什么。

老总的话却让徐树铮沉默着,一语不发的面对墙壁,只是在那静坐着。

见他这副模样,段祺瑞焦急着:

“又铮,难题摆在面前,何去何从?你还得拿出主意啊!虽说李连云人是不错,可咱们北洋一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李连云若是掌了中央大权,到时……”

徐树铮依然沉默着--袁世凯让权,袁氏不甘心。袁世凯不让权,李连云不来京,他不来京,不为大总统正名,国人也是不会答应的。这是徐树铮预料中事。

现在“刺李案”弄的全国风起云涌,徐树铮心中也明白;他还预测到由于袁世凯不得人心,这件事,即便不是袁世凯干的,革命党、各方势力也会想到他,然后把帽子扣给他,而李连云的人为什么在第一时间把刺客带到连云,保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保密调查结果,用此事谋求利益。*..com最快更新**

现在,袁世凯感到形势严峻了,他不得不向李连云“暗送秋波”,可这个“秋波”眼瞧着可能会多了起来,这一点,徐树铮还真没想到。

在李连云遇刺受伤的消息传到徐树铮耳中,他有过认真的思索,对江苏陆军战斗力有充分体会的他立即断定。李连云纵有壮志雄心,掌二十万强军,但中国之大不是二十万之军可夺,这次只恐空悲切一场。但徐树铮也看到了江苏陆军这股潮流势不可挡!将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垮一切阻挡于前的军队。

人打不过大炮、打不过飞机!

如果说岚山之战给徐树铮留下了什么印象,恐怕也就是这个印象了,一回到北京,他立即命令德县兵工厂仿制迫击炮,又往南苑飞机场派出更多的人员去学习飞行,同时还同连云港方面商量购买飞机。

可即便如此,如果对手是江苏陆军,他还是没有多少信心,对在战场上依靠师属火力一分钟向战场上倾倒一万五千发炮弹的对手,任何人都没什么信心,尽管那些炮弹大都是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弹,但却足以摧毁绝大多数军队的抵抗意志。

“如其别人扛起大旗推翻袁世凯,自己先下手,岂不更好。”

也正因如此,他才想去动员段祺瑞,这个大旗由段祺瑞来扛。将来,他和段祺瑞都会成为“反独裁的英雄。”徐树铮毕竟是顺着段祺瑞、袁世凯这条“竿”爬上来的。反袁


状态提示:第368章 摇扇军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