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逆水行周>第二百三十一章 带兵

“啊...啊...啊...”

房内传出各种声音,让坐在房外墙脚处的李靖等人听了有些尴尬,房内的动静让房外一众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听着听着血脉偾张。

有人不住扭动身子,免得某些反应让别人看见后取笑,李靖的控制力算不错,但也有些坐立不安,为了避免出丑,他只能强行把注意力转到别处。

不久之前,李靖为西阳王所征辟,得授都督(府兵军号),成了正经的官军将领,手下有了数百人,他终于可以带兵打仗,施展“平生所学”。

李靖年纪轻轻,如今按虚岁刚到二十岁,先前就能和舅舅韩擒虎谈论兵法,说得头头是道,今年跟着舅舅出征,见识了战场,见识了作战,如今能亲自指挥一支队伍,决心大有作为。

然而他和部下在“左城秋操”中输了,受罚在此听墙脚。

为了这场秋操,李靖可是殚尽竭虑,忙里忙外忙了许多天,立寨、布置防务、策划如何应对夜袭,精心布置之后可谓是信心满满,觉得所部兵马必然获得优胜,结果却以三旗之差败北。

胜利的队伍,将士们可以和小娘子们“谈心”半个时辰,不用掏自己腰包,以做奖赏;落败的队伍,就得在房外听墙脚,以作惩罚。

想着想着,李靖已经完全把房内“嗯嗯啊啊”的声音隔绝于外,满脑子都是此次秋操的得失。

他跟着舅舅时,见着舅舅指挥部下行军、布阵、扎营都宛若行云流水般畅快,各部兵马如臂使指,让人觉得如此打起仗来十分轻松,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打败敌人上即可。

结果亲自带兵后,李靖觉得自己成了残疾人,手脚不好使,眼睛、耳朵有问题。

什么如臂使指、什么行云流水,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李靖带着部下行军、扎营、布阵,状况百出,他忙里忙外也就只能算是勉强合格,这段时间忙下来,只觉身心疲惫。

兵,可不好带啊!

有的兵很滑头,你一不留神,他就会偷懒;有的兵很愣,简单些的触类旁通都不会,必须让他耳提面命才能把事情做好。

有的兵则是机灵过了头,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你让他去砍柴,那就绝不会顺便打几只野物回来,反正就是你吩咐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会让你有惊喜。

有的兵欺软怕硬,你跟他好好说话就蹬鼻子上脸,非得吼上几嗓子才老实,还有的兵拉帮结伙,几个小团体之间相互排斥。

这才是真实的军旅生活,真实而又无奈,种种挫折却让李靖斗志昂扬,他是不服输的性格,挑战越大,斗志越强。

西阳王让他学着带兵,他就一定要把兵带好,不仅如此,还要做到知兵,要知道自己的兵在想什么,要知道自己的兵其能力极限在哪里、忍耐的限度在哪里。

一个将领若只是熟读兵法却不知兵,下场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任何再奇妙的计策,都要靠将士们去实施,若计策的难度超过将士们的能力,这计策又如何能够顺利实施?

李靖熟读史书,知道汉末三国时,蜀汉将领马谡街亭之败的故事,那是马谡第一次独自带兵打仗,当面之敌却是曹魏名将张郃。

马谡先前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幕僚,经常出谋划策,各种奇思妙想百出,端的是个名将种子,此次守街亭,面对呼啸而来的魏军,马谡同样有奇谋。

他拒绝了副将王平的建议,没有当道下寨以据魏兵,而是选择上山扎营,为此远离水源,他却认为缺水会让将士奋勇杀敌,一如韩信背水一战破敌。

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错的构想,但现实是水源一断,汉军将士人心大乱,想冲击围山的魏兵却冲不动,败得一塌涂地。

韩信违反战争常识,背水列阵迎敌,结果是大胜;马谡违反战争常识,在没有水的山上扎营,迎战敌军,结果却是大败,问题出在哪里?

李靖认为,马谡知兵法,却不知兵。

只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却不知自己的部下能不能做到这点。

对此,励志马上取功名的李靖深以为戒,他知兵法,却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所以如今有了机会,一定要好好磨练自己。

要做到知兵,就得先学会带兵,而要把兵带好可不容易。

李靖当了将军,虽然只是都督,归属裨将一类,但也算是将军,要对麾下数百号人的生命负责,而这年头要带兵打仗就得有部曲亲兵帮忙。

他自然是没有部曲的,全靠舅舅和兄长拨人来当左臂右膀。

有了这些经验丰富的部曲帮忙,李靖才能较好的指挥部下,虽然状况百出,什么问题都有,但总体来说,他的军队表现不错。

人无完人,军队也是这样,年轻的李靖第一次名正言顺带兵,只觉得在这次秋操中所得颇多,所以一有空就要总结经验教训,接下来抓紧时间进行针对性的操练,让这帮资质各异的士兵们快速成长。

跟着他一起,建功立业!

想着想着,李靖只觉斗志又暴涨了一大截,双拳不由得紧握,就在这时,锣声响起,把他从畅想之中拉回现实。

“时间到!”

随着一声吼,听墙脚的煎熬结束,李靖站起身,带着几名部下离开小院,院外,是一大片草棚,草棚下摆着各种货物、食物,大量身着戎服的士兵穿梭其间,和摊主讨价还价,场面十分热闹,宛若集市一般。

这是设立在左城外军营附近的军市,规模出乎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一章 带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