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逆水行周>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
大、中型堰坝都修了不少,现在到了要紧关头,马上就能派上用场。

不仅如此,永济渠、通济渠这两条巨大的人工运河,实际上也有承担着黄河分洪的作用,若能确保永济渠、通济渠的泄洪能力,不仅运河沿岸地区不会受灾,还能能降低黄河下游地区决堤的风险。

因为来自中游的大量河水,被两条运河分流,那么下游水位上涨的速度就不会那么快,黄河大堤承受的压力就没那么大,受灾地区面积必然变小。

当然,若处置不当,不要说分洪,两条运河自己也会水位骤增,导致沿岸地区爆发水灾。

第三,抗洪、赈灾的粮食及物资储备。

这一点倒不用担心,因为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周国的粮食产量大增,河南、河北地区的主要几个大型官仓都存储有大量粮食以及布帛,遇到灾年可以就地开仓赈灾。

这些大型官仓在选址时经过认真勘测,虽然建在水运便利之处,但全都建在地势较高之处,即便四周沦为一片汪洋,仓库也会安然无恙。

储粮充裕,而外粮同样充裕:因为有一个巨大的粮食产地毗邻河南,那就是山南荆襄的汉沔地区。

汉沔地区的大开发已经历经十余年,当年开辟出来的大量农田,如今已由生田变熟田,正是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时候,每年都有大量粮食外销,销往河南。

今年长江流域地区降雨正常,汉沔地区亦是如此,所以秋天必然丰收,届时,大量粮食完全可以通过叶宛运河大规模输入河南以及河北(南部地区)。

与此同时,荆襄地区的官仓也存储着大量粮食,如有需要,也可以用于赈灾。

不仅如此,洞庭湖区、彭蠡湖区的粮食有盈余,同样可以借助便利的水运输入河南,所以,在河南大部、河北南部大规模受灾、粮食几近于绝收的情况下,朝廷也有能力外调粮食赈灾。

河南、河北本地官仓储粮,来自荆襄(包括汉沔地区)的粮食,加上淮南、江南(包括彭蠡湖区、洞庭湖区)粮食的支援,至少从纸面数字上看,完全有能力养活河南、河北的灾民。

一直撑到明年秋收。

这样的底气,来自于十余年的开荒种地,来自于已成规模的火轮船船队。

更别说还有交州稻米可以北运,赈济河南、河北东部以及青齐之地(黄河下游地区)的部分灾民。

朝廷手中有充裕的粮食,有充裕的运力,赈灾能力是很强的。

无数的数字,一一列成表格,展现在宰执面前,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宰执们忽然觉得有些错愕。

虽然有关数字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机密,而这十几年来,国力的发展有目共睹,但真要仔细一看,却发现有些不一样。

正如自家孩儿天天见,不觉得个子长得快,但拿出不同时期的身高尺寸一比,才猛然发现:原来儿子长得这么高了!

现在,看着工部提供的统计数字,宰执们有同样的感觉:

原来,大周的国力已经增长到如此地步了!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