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逆水行周>第五百一十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两国使节对于火车有何感想?”

“回陛下,微臣只见两国使节面如白纸,看着喷烟喷火并且会发出怒吼的火车,站都站不稳。”

“没被吓出毛病吧?”

“陛下放心,两国使节安然无恙,只是不敢相信所见所闻,一路上不停地问,让微臣等解释得口干舌燥。”

“口干舌燥,就多喝些茶水,喝惯了,就离不开了。”

“陛下说得是,微臣等在泰西封、在君士坦丁堡,一直都在推广茶叶,效果还是不错的。”

“罗马国的皇帝,如今稳住国内局势了么?”

“稳住了,毕竟两国停战,罗马国获得喘息的机会,如今又要与皇朝通海贸,其国内贵族自然欢欣鼓舞...”

皇宫,出使西域归来的王世充,此刻正在向天子汇报极西之地罗马国和波斯国的国情,与此同时,还介绍了两国使节入京路上的情况。

波斯国和罗马国,有数百年的宿怨,两国打打停停,基本上都是打累了就握手言和,等休息够了觉得力气足了,又开始打。

二十多年前,波斯国生变,波斯王子库萨和流亡波斯,得罗马皇帝看中,成了罗马皇帝的女婿,然后在岳父帮助下复位,两国随后实现和平。

但这和平只维持了十年左右,罗马国内发生叛乱导致皇帝被弑,身为其女婿的波斯君主、万王之王库萨和,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于是两国烽烟再起。

库萨和打着为岳父报仇的旗号,拥戴不知是真是假的罗马落难太子起兵,一开始其实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想把当年作为复位酬劳割让给罗马国的国土收回来。

结果罗马国内乱愈演愈烈,波斯一方见有机可乘,便有了趁火打劫的念头。

到后来野心膨胀,甚至想要趁机灭掉罗马国。

罗马国自己陷入内乱,面对波斯国的猛烈进攻,只有招架之力,还渐渐抵挡不住。

结果这个时候周国介入,向罗马国的新君出售“猛炸药”,助其打赢了关键的一场决战,如今还强势调停,波斯国内一大票贵族不服。

不服又如何。

周国使节当着波斯君臣的面,演示猛炸药的威力,加上明明白白的恐吓,让波斯国君臣稍微冷静了些,所以才有了停战、握手言和。

但光靠恐吓才得来的和平,能持续多久?

持续不了多久。

王世充喝了杯茶,继续说下去。

罗马国急需和平,当然希望长期停战以修养生息,外带和周国开展海贸,但波斯国不一样。

周国距离波斯太远了,而波斯国内许多贵族有对罗马开战以获得土地、奴隶、财富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十分强劲,即便是万王之王也不能视若无睹,否则迟早死于宫变。

靠着和周国做海贸所得利润,满足不了波斯国内大贵族们的需求,贵族们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迟早会压过对猛炸药的恐惧,然后大家便逼着君主再次发动战争。

对此,周国的策略是软硬兼施,既要恐吓,也得给对方甜头。

甜头是什么?

扩大海贸额,让海贸给波斯带来的好处,大到足以堵住国内各大贵族的嘴。

想法不错,然而实现起来很难,因为两国贸易从总体上来说,波斯算是买方,周国是卖方。

周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各类手工业制品,都是波斯国需要的商品,而波斯国的产出,周国需要得少。

如此一来,两国贸易额即便翻上十倍,受益最大的还是周国,还会把波斯贵族的钱袋掏空。

所以,必须为波斯找到一种热销商品,来扯平两国贸易之间的“贸易逆差”,这个热销商品以前没有,现在有了。

那就是石油。

宇文温当然知道后世闻名的波斯湾石油,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开采海上石油的技术,但泰西封所处的“海湾地区”,地表下就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而周国商人在波斯,也听说泰西封周边地区(尤其沿海地区),自古就有“黑泉”,冒出来的黑水十分粘稠,用火可以点燃,所以可以当做灯油。

这种粘稠的黑水,就是中原所称石油。

王世充及同僚在泰西封期间,说服波斯国君主库萨和,派出军队跟随周国技术人员,在沿海地区到处“打井”。

打井用的设备,当然是从中原带去的,结果却是杀鸡用牛刀:在沿海地区打井,不用打太深,甚至只靠当地的打井技术,就打出了油井。

耗时半年,打出第一口油井,然后接下来不到三个月,打出了十几口油井。

这些油井不深,打中“油脉”后,石油就不断往外涌,甚至“喷”出来。

对此,波斯国君臣并无任何欢喜之情,因为这些“黑水”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灯油罢了。

烧起来还带着臭味,上不了档次,还不如烧掺着香料的蜡烛。

然而,当波斯君臣听了周国使节对于石油的报价后,惊得嘴巴都合不拢:周国愿意以丝绸、瓷器、茶叶、纸张以及各类手工业制品,换这些石油。

这意味着,波斯国什么都不用作,只需要制作大量木桶,将各油井流来的石油接满、封好,就能靠着这些石油从周国那边换取各类商品。

天底下能有如此好事?

当然有,因为石油很值钱,以前被人看不起,无非是人们不知道石油的价值罢了。

石油,可以通过分馏技术,分馏出蜡油、润滑油和精火油等分馏物。

跟随周国使节团抵达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